“作為全國銀柴胡唯一道地產區,同心銀柴胡被列入全國中藥材共建共享聯盟原材料采購名錄,北京同仁堂和我們簽署協議,采購10噸銀柴胡,用于生產烏雞白鳳丸。”3月30日,在同心縣林芳種植家庭農場中藥材基地,同心縣預旺鎮黨委書記馬彥仁向記者介紹該鎮的特色產業。
“除了氣候土壤優勢外,我們這里的土地無污染,地里施牛糞羊糞等,很少使用化肥,種植的銀柴胡含藥量好。”同心縣預旺鎮高級農藝師李海洋介紹,同心縣種植銀柴胡始于20世紀90年代,2013年起,開始成規模種植,最多時種植面積達8萬畝。2019年,同心縣預旺鎮銀柴胡獲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認證,9月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并加入全國中藥材產業聯盟。2024年與黃芩一道被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列入寧夏產地加工(趁鮮切制)中藥材品種目錄。
“最初,銀柴胡旱地原生態種植,一個生長周期3年。后來,我們和寧夏農林科學院的技術團隊共同攻關,發明了雙覆膜穴播技術,并成功申請國家專利,讓銀柴胡的生長周期變為2年,每畝年均純收入較之前增加2500多元。”李海洋介紹,雙覆膜穴播技術有效保證了干旱地區藥材出苗率,也解決了下雨土地板結等問題。這項技術帶來的好處遠不止于此。以前,藥苗從外地購買回來移栽,現在銀柴胡的小顆粒種子在地里就可以成活。
“2024年底,同仁堂和我們簽訂協議,新建銀柴胡合作種植示范基地100畝,按照同仁堂的采購標準進行規范化種植和標準化管理。同仁堂收購符合國家藥典標準的銀柴胡10噸,作為生產烏雞白鳳丸的主要原材料。”馬彥仁告訴記者,目前,全鎮13.9萬畝土地,種植中藥材2.5萬畝,其中銀柴胡種植面積1.9萬畝。2025年,同仁堂還將指導建設1000畝左右的銀柴胡標準化種植基地。據悉,同心縣將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盤活中藥材交易市場、持續推進中藥材深加工等方式,延長產業鏈,不斷提升附加值。(記者 鐵志平 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