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和人口流動速度加快,以及異地就醫的現實需要和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對陪診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陪診師這個職業在我區開始出現。“陪診服務雖好,但還在起步階段,監管和行業規范還需同步跟上。”1月24日,自治區政協委員趙榮說。
趙榮調研發現,由于陪診服務目前處于起步階段,陪診服務規范缺失,市場定價機制尚未健全,且陪診的“難易程度”與服務的時間長短也難以量化和界定。我國法律中尚無針對陪診師的專門規定,陪診師也不在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實踐中尚未形成成熟的行業慣例。“準入門檻低,陪診師缺乏系統性培訓和專業指導,且大部分為兼職陪診,不一定能真正提供就醫便利。”趙榮說。
趙榮建議,應從自治區層面出臺職業陪診的相關政策法規,明確業務主管部門,對職業行為作出界定,完善行業規范與辦法,細化從業人員權利、職責。完善服務標準,構建職業陪診企業認證與資質管理機制,保障職業陪診市場規范有序。加強對職業陪診人員、陪診機構、平臺的規范與約束,嚴防信息泄露。引入民間非營利組織,對接各大醫院,開展小規模試點評估,成熟后進行推廣,作為陪診服務的有益補充。(見習記者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