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每天上班前,都要給餐箱認真消毒。(圖片由餓了么平臺提供)
3月4日中午時分,帥鍋麻辣燙銀川國際商貿城店進入用餐高峰期。后廚工作人員麻利地將新出鍋的飯菜裝盒、封簽。美團、餓了么的騎手進店迅速將打包好的餐品提走。一會兒工夫,十幾份外賣被拎出門。“我們店里月銷5000余單,其中網上訂單占了七八成。”餐廳負責人顧永成說。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蓬勃生長的外賣行業,給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群體帶來了極大便利,讓人們足不出戶、動動手指便可享用各種美食,網上外賣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才能保證外賣吃得更安全健康,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張守志將“進一步完善外賣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議帶上了全國兩會。
全程監管筑牢安全防線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2020年10月27日,寧夏全面啟動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工作,計劃用3年時間,將寧夏建成以落實“四個最嚴”為引領、以互聯網智能監管為支撐、以提升保障水平為核心的“食品藥品安全區”。
外賣食品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領域,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全區各地各部門緊抓食材采購、食品加工、包裝安全、配送安全四個重點監管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全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據了解,寧夏目前有美團外賣、餓了么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的分支機構2家,代理機構12家,自建網站2家,上線餐飲食品經營戶達26882家,單日接單量9萬余單,日均交易額360余萬元。
從2019年開始,我區大力推廣網絡訂餐食品封簽制度,確保外賣食品運送環節的食品安全。2021年,銀川市實現了入網餐廳外賣封簽全覆蓋,消費者可拒收未加貼封簽的外賣食品,外賣封簽成為守護食品安全的一個標配。
2020年9月,全區開展“隨機查餐廳”行動,監督餐飲服務提供者和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落實主體責任,及時規范、查處無證餐飲服務提供者,消除線上無證經營源頭,提升餐飲質量安全水平。截至目前,該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心市民、學生家長1400人次,檢查餐飲單位2573家(次),檢查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和“網紅餐廳”60家(次),約談責任人及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負責人70人次,立案12起,沒收問題食品142.5公斤,收繳罰沒款6.8萬余元。
“我們每年都要組織開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督促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落實主體責任;督促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做好食品原料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記錄,不得采購、加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和原料;定期召開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區域負責人約談會,加強對分支機構、代理商、合作商等的管理;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第三方平臺未審查餐飲單位食品經營許可證入網經營等違法行為進行處罰,處罰金額5.5萬余元。”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說。
完善體系提升治理效能
做好對外賣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保障群眾身體健康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全國政協委員張守志建議,進一步細化完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規條款,明確監管部門、第三方平臺、入網餐飲商戶等各方主體責任、具體標準和量化指標;將小餐飲、小平臺及其他外賣商戶納入監管范圍;提高對平臺、商戶違法的懲罰性賠償標準,增加違法成本。鼓勵支持各地探索制定地方性外賣食品安全監管法規制度,全國人大可在地方立法實踐基礎上,適時出臺網絡外賣食品經營管理基礎法律,保障監管有法可依。
作為網絡餐飲最后一個環節,配送標準直接決定著外賣食品是否受到二次污染。張守志建議,總結浙江等省《網絡訂餐配送操作規范》地方標準取得的成效,重點針對外賣食品采購、加工、包裝、配送等環節,在國家層面適時出臺外賣食品行業標準和管理規范,使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有效銜接。利用大數據技術,將食品原料采購、加工人員、加工時間、食安封簽、配送車輛、配送人員、配送時間、食品保鮮期等信息注入二維碼,實現外賣食品的二維碼追溯全覆蓋和食品安全電子追溯全過程。
張守志建議,厘清外賣餐飲提供者、第三方平臺、監管部門等的主體責任,形成各盡其責、齊抓共管、合力共治的監管保障格局。加強工信、商務、郵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在外賣餐飲行業發展與監管中的協同合作,形成監管合力。加強政企合作,推動外賣平臺與政府監管部門數據共享,促進政府監管部門主導、外賣平臺和商戶參與、消費者評價等環節互通聯動。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量化評價體系,并將商戶誠信狀況納入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建立外賣食品保險和快速理賠機制,完善訂餐者權益保障體系,讓外賣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處置,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記者 智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