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綠黃河岸。時下,又到了陽春三月,不少游客謀劃著到寧夏踏青訪春,搜尋最佳網紅打卡地。
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2022年工作任務時,提出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這些內容,引發寧夏代表團代表熱議:這,是我們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們接續奮斗的前進方向!
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征途上,寧夏以“綠”字打底,將綠色答卷寫在綠水青山之間,描繪美麗和諧的生態畫卷。
成績回顧:筑牢環保“防火墻” 捍衛寧夏碧水藍天
2021年9月29日,寧夏首宗排污權交易在石嘴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落錘,2家企業通過競拍從石嘴山市政府購買到25噸二氧化硫排污權資格,同時,石嘴山市鉑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二氧化硫排污權作為企業資產,抵押貸款200萬元。一場“誰排污誰付費、誰減排誰受益”的排污權改革在寧夏拉開了序幕。
半年后,對這一改革和相關環保規定視若無睹的一些不法分子為他們的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今年2月18日,銀川鐵路運輸法院公開宣判非法傾倒廢油泥98噸的污染環境案件,被告單位寧夏某公司被判處罰金12萬元,主犯李某、張某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年、1年10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其余6名從犯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至1年6個月不等的刑期并處罰金,法院還對適用緩刑的6名從犯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與處置危險廢物有關的經營活動。
重拳出擊、鐵腕治污,在寧夏,關于生態環保的“硬杠杠”越來越多。一系列法規、辦法出臺,瞄準生態環境領域的突出問題,為先行區建設筑牢環保“防火墻”。
1月23日,寧夏2022年首部法規《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促進條例》經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并于3月1日正式施行,在這部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統領性法規中,明確提出,要讓綠色成為先行區建設的鮮明底色。人們注意到,“四水四定”“四權”改革等被寫進《條例》,《條例》中還明確提出“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發展可持續,生態是基礎,筑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之本,必須堅持保護優先,強化環境治理,將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作為先行區建設的前提和支撐,厚植綠色發展底色。”全國人大代表李郁華說。
百姓暢想:守住綠水青山,收獲金山銀山
“工作壓力很大!”一位在生態環境系統工作的干部說,“如今老百姓對環境要求很高,過去動不動拿藍天‘刷屏’朋友圈,現在‘銀川藍’‘寧夏藍’是大氣環境‘標配’,偶爾遇到幾天污染天氣,就有人頻繁給環保督察打電話。”他又補充道:“這也說明公眾的環境意識不斷提高,環保責任進一步加強,參與環保的程度不斷加深。雖說壓力大,可誰看到綠意盎然、花紅柳綠的春天能不喜歡?”
山如眉黛水如眸,正是這樣的守護,才換回了寧夏山川一天靚似一天的“顏值回春”。若論寧夏的“顏值”有多高,讓大自然的另一群主人告訴你。
黑鸛現身寧夏沙湖水域,中衛黃河濕地迎來大天鵝,寧夏六盤山拍到35只華北豹的身影……這些可愛的珍禽異獸,用最直接的行動告訴人們,寧夏的天變得更藍了、樹更綠了、水更清了。
“環境變美了,鳥兒愛來,人也愛看,慢慢地這里的人氣就旺了起來,就變成了福地寶地。”百姓們說。
2018年至2021年,渝河連續4年出境斷面水質平均達到Ⅱ類標準,渝河水變清了,沿河兩岸風景更美了,隆德群眾在這樣如詩如畫的環境中也挖掘到蘊藏其間的致富密碼。如今,渝河三里店水庫成了隆德縣的著名景點,而沿著渝河北塬新建的2.2萬畝高標準農田讓過去貧瘠的山臺地成了良田,年年收成不錯。隆德縣緊緊圍繞糧油、草畜、蔬菜、中藥材、馬鈴薯等發展精深加工產業,延長產業鏈條。引企業、建基地、拓園區,孕育出像興宇粗糧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幾年的發展,讓咱們親身感受到,保護了綠水青山,果然能收獲金山銀山哇!”渝河河畔的農民群眾如是說。
代表熱議:落實“雙碳”目標,呵護寧夏生態“顏值”
想讓綠色成為寧夏永恒底色,須久久為功。
“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明辨大勢、把握走勢,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民生的關系,推動生態環保工作由重點完成指標向提質提效并重轉變,厚植先行區建設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代表們紛紛表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必須在綠色低碳發展上求突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寧夏來說,要落實好這些要求、任務、目標,必須立足國家戰略所需我們“應辦”、資源優勢所具我們“能辦”、發展基礎所在我們“可辦”,不斷在服務國家戰略中贏得發展主動性。
李郁華代表說,對寧夏來說,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雙碳”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扛起推進“雙碳”工作政治責任,堅決答好實現“雙碳”目標時代考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他認為,要錨定“雙碳”“雙控”,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
在審議中,代表們也提出了一些“金點子”、好建議。其中,方敏代表帶來了這樣一份建議:推動西北地區氨氫融合發展助力國家能源安全低碳發展。
經過深入調研,方敏發現寧夏不僅僅是連接西部和東部的中樞紐帶、西電東輸的重要節點,運行著眾多的燃煤火電機組,也擁有豐富的光伏及風電自然資源,非常適合發展上述氫氨融合的“氫2.0”產業。“如果能就地消納寧夏的風光電力,就地制取綠氫綠氨,同時改造熱電廠現有的火電機組,使其可以使用綠色氨氫燃料逐年增量地替代煤炭燃料,或許是一種既能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穩定,又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可行方案。”方敏說。(記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