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吳忠市紅寺堡區大力發展光伏產業,預計到“十四五”末裝機規模將達8GW。除了向本地太陽能直接要效益,紅寺堡還敏銳地捕捉到太陽能運維的巨大市場潛力,全力打造新能源智能運維產業,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到“十四五”末,寧夏光伏裝機規模將達30GW以上,需要相關運維人員約18萬人,但是國內缺少針對新能源運維工種系統化專業培訓的機構及院校。去年以來,紅寺堡以“清潔能源+電子信息”為突破口和主抓手,打造由“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維+新能源運維技能培訓學校”構成的“新能源智能運維產業”。
截至目前,紅寺堡新能源集維中心對接光伏電站246座,提高運維效率30%,提升發電率6%,減少設備故障率30%,降低運維成本20%。目前,又在積極接入紅寺堡、太陽山、吳忠市等地存量電站300余座,容量達2GW以上。接入完成后,可為本地新增就業崗位600余個,實現運維收入8000萬元,增加利稅2316萬元。
大力發展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維的同時,紅寺堡還成立寧夏立能新能源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培養新能源智能運維技術人員。學校以紅寺堡新能源智能運維中心為平臺,以易地搬遷轉移就業農村青年為核心生源,通過中級電工及新能源智能運維技能培訓,常態化、持續性為新能源運維企業定向輸出合格的新能源智能運維技術人員,實現產業發展、企業需求與易地搬遷移民青年穩定就業無縫對接。目前,學校已組織開展四期培訓班,僅第一期就培訓合格學員32名,他們分別與寧夏、甘肅委培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平均月薪收入超過5000元。
據寧夏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永華介紹,紅寺堡區“新能源智能運維產業”預計到“十四五”末實現集中運維20GW,實現就業6000人,年收入10億元、利稅2億元,年培訓輸出就業5000人次。屆時,紅寺堡區有望成為全國新能源應用成果輸出、技術輸出、“運維人員”輸出的示范基地,讓紅寺堡新能源智能運維從紅寺堡走向全國。(寧夏日報記者 杜曉星 文/圖 寧夏日報實習生 彭斌 圖片/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