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礦產品交易中心項目是國家發改委支持建設的現代物流集聚區重點項目,該項目以立足西北、保障寧夏、面向全國、聯通口岸為主導,由石嘴山市惠農區然能達煤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實施。
近年來,隨著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惠農區對煤炭的外供需求不斷加大。現在,每年煤炭需求量約1.35億噸,實際產能7000多萬噸,缺口約6500萬噸。去年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煤炭不能及時進入惠農區,各大電廠電煤告急,惠農區主動擔當,通過西北礦產品倉儲加工區,迅速組織給各大電廠供應煤炭500多萬噸,極大地保障了疫情期間的供暖供熱。因此,以輸入、倉儲煤炭,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保障的西北礦產品交易中心項目勢在必行并得到自治區發改委、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和惠農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
項目主要包括交易平臺、倉儲加工基地、物流通道三個部分。礦產品交易中心完善各類手續、整體投入運營后,可以高效發揮區域內口岸、海關、陸港、保稅區和倉儲加工區功能,開展線上交易、線下儲運,提供煤炭從生產、洗配加工、倉儲、物流配送到使用全流程閉環服務,大大降低企業采購、交易和物流成本,達到生產全封閉、運輸不見天、落地不起塵的環保效果,助推惠農區用煤企業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同時,有力保障石嘴山乃至自治區的煤炭能源安全供應。
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惠農陸路口岸作為天津港內陸無水港公鐵海多式聯運優勢,打通東向和北向物流大通道。北向通道,每年可以從策克口岸、甘其毛道口岸進口蒙古國的煤炭1000多萬噸。東向通道,每年可以把區內1500多萬噸粉煤灰、水渣等工業固廢通過集裝箱鐵路運至天津港、海運到深圳,變廢為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境內,每年可以從內蒙古、陜西等地調入煤炭3000多萬噸。實現地區煤炭能源輸入及工業固廢外運消納。
目前,正在推動與上海煤炭交易所深度合作,引進50億元金融供應鏈資金,同時,在烏力吉口岸建設百萬噸煤炭倉儲庫,拓展煤炭外向來源,全方位保障地區煤炭能源供給安全,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寧夏日報記者 朱立楊 李良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