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川市區向西南方向行駛30多公里,就到了位于賀蘭山腳下的德龍酒業賀蘭神國際酒莊。
驅車近10分鐘,繞過數塊葡萄地,記者才從酒莊大門口來到辦公樓前,一路行來,目及之處,綠意縱橫。
時間倒回至2007年。
彼時,這里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戈壁灘。福建籍商人陳德啟來此考察時,一眼相中了這片10萬畝的荒灘:買下它,種葡萄,釀酒。
“葡萄園地處風口,要想種出葡萄,就得先造林。”陳德啟說。
然而,在戈壁灘上種樹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卷起褲腳,戴上草帽,學培苗技術,引進滴灌系統,陳德啟帶著員工一起平地推地、防風固沙,琢磨如何在戈壁灘上打井找水源、如何拉線通電。
如今,人們來到酒莊參觀,能一眼望到旁邊的幾排白色簡易板房,過去10多年,其中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一直是陳德啟的臥室。當初已身家過億元的他,卻在年過半百時住到這里,和工人們同吃同勞動:“周圍沒有一家店,剛開始的時候,我在這里足足吃了1個月泡面。開口說話,滿嘴都是沙子。”
改善生態,成為陳德啟種葡萄之前的頭等大事。他帶著團隊先推平了5萬畝荒灘,把大塊石頭挑出去,把地劃分為若干塊,種下一棵棵白楊樹。
有了這塊綠色屏障,2009年,陳德啟開始種植葡萄。為了保證葡萄品質,他親自到法國引種、學習嫁接技術,回來手把手教給員工。
2011年,陳德啟收獲了第一批成熟的果實后,隨即建起了專屬釀造車間,高薪聘請法國專家做釀酒師。
“葡萄酒‘七分種植,三分釀造’,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陳德啟告訴記者,在釀酒技術上,酒莊一直聘用法國優秀的釀酒技術顧問,采用全球先進的有機葡萄酒釀造設備和生產工藝,從種植、采收、釀造入橡木桶,均由法國專家全程指導管控。
2013年,酒莊首次釀出80萬瓶酒。次年,該酒在布魯塞爾的國際大賽上拿到了金獎;2015年,酒莊參加全球有機葡萄酒大賽,送去5款酒,摘得4金1銀……如今,酒莊已打響自己的葡萄酒品牌。
彈指14年,昔日無人問津的戈壁灘,如今已是萬畝葡萄園。
“擼起袖子加油干!”陳德啟心中有著更大的藍圖,規劃完畢的萬畝有機葡萄產業園將會是一個世界葡萄酒博物館,也是一個集酒莊、葡萄園、度假村、學校、幼兒園、旅游為一體的葡萄小鎮:“將世界的酒莊聚集到產業園,讓來寧夏旅游的人一走進產業園就能感受到全世界的葡萄酒文化,讓全世界對中國的葡萄酒刮目相看。”(記者 王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