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醫療保障繳費下載“我的寧夏”App,辦理社保項目下載“掌上12333”,在醫院買藥或取藥請手機掃碼……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公共服務搬到網上,線下辦理途徑不斷萎縮,數字化快速融入生活,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傳統生活方式帶來沖擊,尤其是不少老年人正面臨跨越“數字鴻溝”的難題。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成為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在自治區政協第十一屆四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紛紛為在智能化時代如何讓老年人樂享幸福支招。
填平“數字鴻溝”需共同助力
“填平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家庭成員共同幫助。”馬莉委員建議,政府出臺政策,要求各市縣街鎮社區黨組織結合自身實際,組織力量把“手機課堂”辦起來,采取多種方式,為老年人學用智能手機搭建平臺;老年大學開辦手機班,從安裝手機應用到掃碼點餐,從網購車票到防網絡詐騙,幫助老年人更好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活;民政部門加強培訓指導,鼓勵村(居)委會社區工作者、志愿者、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學習。根據老年人不斷變化的實際生活需求,開發相應的智能技術教育課程,豐富和完善網絡教育資源,提升和優化各項服務,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當下數字化已滲透到各行各業,看病就醫、各種繳費、年終認證、銀行業務、打車購票等等,無所不包,全部進入了數字化程序,很多行政管理部門已有將數字化管理作為行政管理的唯一手段的趨勢,但在推進數字化管理中,對跟不上數字化節奏的老年人考慮很少。”藺銀生委員建議,各行業要遵循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理念,在推進數字化管理中首先要確定其必要性,增強數字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和針對性,防止數字化管理濫用。推進數字化模塊的設計時要科學優化方案。對老同志眼花、手慢、記憶力差的情況要提供簡化程序選擇,例如對必須完全填寫的表格,應同時提供紙質和數字化兩種選擇。
優化老年人高頻服務事項便捷辦理
“數字化管理進程中,要堅持穩步推進原則,服務單位要保留人工服務崗位和人工服務措施,形成數字化過渡周期,決不能用數字化代替全部,更不能用數字化擋住老年人生活。”馬莉委員建議。
“當老齡化社會遭遇‘掃碼時代’,在推進電子化便民服務中,不妨給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留一個傳統辦理的窗口。看起來有點麻煩,但恰恰體現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溫度和文明程度。”茹小俠委員建議依托“我的寧夏”App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優化政務服務,實現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老年人高頻服務事項便捷辦理,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各級社保政務服務平臺等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
茹小俠委員建議,對于醫療、社保、就業、金融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老年人線下辦理渠道和現金收費窗口,并向鄉鎮、社區基層延伸,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應合理布局,配備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優先接待老年人,推廣“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記者 李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