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是一個刻度,標注著靈武市發展的高度;5年,是一次跨越,丈量著靈武市發展的速度。
5年來,靈武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377億元升至560億元,人均GDP達到19萬元,穩居全區前列。連續5年榮登“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單,獲評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躋身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市)行列,縣域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產業轉型提速增效 現代產業格局初現
靈武產業園是蒙牛集團首個落地的標桿產業園項目,目前蒙牛集團在寧夏區域日均收奶量已突破3000噸,蒙牛集團西北奶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百億集群項目已入駐規模奶牛養殖企業56家。
“我們通過政企聯合實現‘種養加’一體化、全產業鏈規模化。蒙牛通過資金扶持、技術服務、質量監控等利益聯結機制,助力中小牧場高質量發展。”靈武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2025年底,項目園區奶牛存欄將達到25萬頭,日產奶量達4100噸。
靈武市深入實施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工程,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現代農業積厚成勢,優質糧食生產加工、肉奶、瓜菜、長棗成為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44家,糧食產量實現五連增。現代養殖基地強勢崛起,預計2021年底奶牛存欄達到15萬頭,成為全區奶產業的重要板塊。靈武長棗、“莎妃”蜜瓜、上灘韭菜等特色產品走俏全國,靈武成為國內重要供外蔬菜基地。
在寧夏新澳羊絨有限公司的車間里,數百臺羊絨紡紗機械正在忙碌生產。該公司董事長王華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企業實現銷售額2.5億元,基本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既定目標。計劃今年生產羊絨紗錠1800噸,帶動園區超過50%的上游羊絨分梳企業復產,為靈武市羊絨產業恢復活力注入“強心劑”。
“以前的企業雖然不在了,但是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包括設備和成熟的技術人員,這也是我們接手以后能夠快速恢復生產的重要原因。”該公司技術中心負責人代飛說,公司對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了全面升級,目前產品除了供給靈武市現代紡織產業園下游企業外,還遠銷河北、山東等地。
靈武市羊絨紡織產業浴火重生,按照“瘦身壓產、降債造血、優化整合”的基本路徑,羊絨產業重整重組邁出關鍵步伐,中銀絨業成功保殼脫困、煥發生機,新澳等行業領軍企業強勢入駐,針織、亞麻等板塊全面盤活,41家中小羊絨企業穩健復蘇,預計2021年底實現產值12億元。
按照“綠色高端、延鏈補鏈、做精做強”的發展思路,高質量完成再生園區環保整改,高標準規劃建設“三大功能區”,再生銅、再生鉛、鋁型材等一批產業鏈延伸項目建成投產,成為寧夏唯一、西北最大的“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預計2021年底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
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扎實推進,今年預計實現旅游綜合性收入7億元,較2016年增長3.7倍。電商交易額連續5年實現雙位數增長。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培育科技型企業86家,成功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不斷增強民生福祉 打造靈武碧水藍天
“去年村里協助在銀行無息貸款,我承包大棚發展種植業,在家門口創業,感覺心里很踏實。”9月22日,郝家橋鎮涇靈南村村民易萬龍告訴記者,在老家孩子每天上學要走四五公里,如今孩子在家門口學校上學很方便。
2013年,易萬龍搬遷到涇靈南村后,一直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穩定。村干部了解到他的實際情況后精準施策,幫助他承包大棚種植西紅柿,獲得了穩定的收入,脫貧攻堅讓易萬龍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選優配強14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57個部門715名責任人包扶建檔立卡貧困戶,聘用41名網格員實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網格化管理。”靈武市扶貧開發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加強對建檔立卡信息的復查復核,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線上線下信息一致。
靈武市堅持精準施策、盡銳出戰,駐村隊員奮戰一線,黨員干部傾情幫扶,社會各界鼎力相助,匯聚起攜手脫貧、眾志攻堅的強大合力。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6.32億元。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根本,移民群眾人均收入較搬遷前增長89%,現行標準下2523戶10565名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貧困發生率由36%降至零,以決戰決勝、不勝不休的決心兌現了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用在外漂泊了。”不久前,盛世家園居民楊燕來到家具市場,給新家置辦了一些家具。4年來,她帶著女兒獨自生活,去年底她申請公租房,今年6月申請審核通過,她和女兒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靈武市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深入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不僅讓“居者有其屋”,更讓“居者優其屋”。為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及社區112個用戶配置了賬號和權限,在建設銀行開設公租房租金收繳過渡賬戶。靈武市接入國家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統,成為全區首家全流程線上辦理住房保障業務的縣(市)。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地上無寸草。”這首曾在當地口口相傳的歌謠,唱盡了白芨灘沙漠化給當地百姓帶來的苦楚。
“凌晨一兩點去種樹是常有的事,沙漠溫度高,有些樹頭天晩上運過來,當晚就要栽種,否則第二天就曬蔫了。”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人張學云說,許多年過去了,那時拿著手電筒照明半夜植樹的場景還是經常會夢到。
“沒治理前的沙漠距離黃河最近5公里,區域內分布10多條水蝕沖溝,黃沙沿溝進入黃河抬高河床,同時風沙危害嚴重,災害性天氣對工農業造成很大影響。”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代白芨灘人堅持不懈累計治沙造林63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1%,有效遏制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保護了黃河、銀川河東的生態安全。
5年來,靈武市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全部整改辦結,大氣、水污染防治任務全面完成。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22.44億元,大河子溝綜合治理、東溝人工濕地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運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4年領跑銀川,入黃水質合格穩定,森林覆蓋率由15.3%提高到20.7%,厚植了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底色。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 社會保障網絡織牢織密
宋志剛是梧桐樹鄉梧桐樹村志剛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8年8月,他申請了15萬元“聚力貸”擴大種植規模。“資金周轉不開正犯愁時,‘聚力貸’解決了我的大問題。”宋志剛表示,“聚力貸”利息低,又有黨組織做后盾,用得特別放心。
“2017年,全市70個村有44個村集體經濟零收入,底子薄、資金少,一些空殼村無錢辦事現象突出。”靈武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為補齊短板,靈武市釆取“政銀合作”的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將為民服務和發展專項資金打包捆綁,用“金融杠桿”撬動銀行資金,將有一定產業發展條件或經營項目的農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作為貸款對象,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注入強勁動力。
5年來,靈武市用足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通過農業農村部驗收,“聚力工程”擔保基金運行機制成為全國亮點。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1312個事項實現“一網通辦”,1115個事項實現不見面辦理,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四減一優”跑出靈武“新速度”。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預計累計減稅降費4.67億元。靈武人民實現了期盼已久的“高鐵夢”,大力推行產業招商、生態招商、以商招商,累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20億元,向上爭取項目資金109億元。
“耕地不用牲口,收莊稼不用鐮刀,村民住上了樓房,家家開上了小轎車。”說起村子的變化,白土崗鄉火城子村黨支部書記馬學山頗為感慨。在馬學山眼里,火城子村正在經歷一場“蝶變”。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火城子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模式,將黨建與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激發黨員和群眾的活力干勁。“火城子村是1976年搬遷的,當時這里到處是沙蒿,一刮風就飛沙走石,窗戶上的木頭小方格用紙封的,風一刮窗格子有三分之一都被沙子埋住,環境十分惡劣。”村民王自進告訴記者,現在全村人都鉚足勁,投身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火城子村村民發生了由“袖手看”到“動手干”的喜人變化。
靈武市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實施“北擴西移、南部改造、東西連接、城市提升”工程,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55%提高到61%。城市功能持續提升,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古城遺址恢復、主干街道“唐韻”風格改造等重點項目全面完成,134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6963戶困難群眾憂居變宜居,220萬平方米住房供暖分散改集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新修拓寬改造城鄉道路300公里,建成美麗宜居村莊23個,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想吃什么就在小程序上點菜,價錢比外面飯館便宜。”9月22日,靈武市鎮河塔社區民生小區60歲居民曲占云拿出手機給記者介紹,只見她打開靈武智慧網絡進入靈武居家養老系統點餐頁面,當天中午供應的食譜便呈現出來。“1個豆角炒肉、1個涼菜加1份米飯,總共7元。”曲占云點了餐,按照以往經驗,最多半小時她點的餐就可以送到家了。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實現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康養深度融合,構建起居家、社區、機構、信息化平臺‘四位一體’的養老服務模式,居家呼叫服務、應急救援服務等智慧養老信息平臺上下貫通、覆蓋城鄉。”靈武市民政局局長楊洪明介紹,目前靈武市智慧養老信息平臺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急、助浴、助醫、助購等日間照料服務。依托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開發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小程序,為失能和半失能、獨居、空巢、高齡老年人提供智能高效快捷的養老服務。
靈武市社會保障網絡持續織牢織密,城鄉養老服務體系、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114個無物業小區實現“幸福物業”全覆蓋,打造出具有靈武特色的基層治理新格局。連續4年榮獲“自治區平安縣”,入選“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位列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百強第93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記者 張曉慧 文/圖)
寧夏新澳羊絨有限公司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
靈武產業園項目已入駐規模奶牛養殖企業56家。
寧夏億能固體廢棄物資源化開發有限公司是西北最大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企業。
黃河金岸稻谷香。
靈武長棗喜獲豐收。
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全覆蓋。
城市“綠肺”世界棗樹博覽園。
靈武市興唐苑美景如畫。
昔日漫天黃沙的白芨灘如今碧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