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實現城鄉一體化。(西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從人背驢馱到如今戶戶通自來水,從尋找苦咸水到飲用甘甜水,翻開西吉的史志,猶如展開一部用水歷史長卷。
西吉縣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核心區,先天性缺水少雨?!疤旌到芽菟疀]有,雀兒渴得喝煤油”曾一度成為西吉縣缺水的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靶向“解渴”,西吉縣委、縣政府把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作為改善民生、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來抓,借助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引涇河水入千家萬戶,從根本上解決了西吉縣歷史缺水問題。
目前,西吉縣19個鄉鎮295個行政村7.4萬戶31.6萬名農村人口喝上了自來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9%,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水質達標率為100%,城鄉實現“同水源、同管網、同水價”,用水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生活難為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早期的西吉縣缺綠少青、十年九旱,全縣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送水抗旱成了家常便飯。
“每年開春,政府都要組織抗旱服務隊給嚴重缺水的鄉村送水?!?0月26日,西吉縣水務局局長單軍介紹,長期以來,該縣深受飲水問題困擾,造成當地生產發展乏力,人背、驢馱、馬拉“找水”現象在農村尤為普遍。
“沒有水喝,牛羊渴得實在沒有辦法,就喝溝道苦咸水?!奔t耀鄉小莊村會計康富德回憶,“早期太缺水了,很多人一兩年不洗澡,遇到下雨才能洗一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破解吃水難題,西吉人上下求索。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吉縣先后實施打機井、挖水窖、改造泉水、建集雨場等多項人畜飲水解困工程,有效緩解了群眾飲水困難問題。
西吉縣西北部是最干旱、缺水的地方,涉及新營、紅耀、田坪、馬建、震湖等鄉鎮,共72個行政村。由于本地沒有水源,村民全部使用窖水生活,遇旱斷水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西吉縣于2012年成立西北部4個水利工作站,打機井抗旱。
“新營鄉工作站負責新營和紅耀兩個鄉31個行政村8200多戶3萬多人的飲水安全,每逢夏季都要投入大量勞動力四處找水,一度水比油貴?!睂τ诔运y,西吉縣水務局新營水利工作站站長袁風武深有體會。
“村里建成的積雨場、水窖,雖然暫時緩解了吃水難問題,但沒有從根子上解決水困?!瘪R蓮鄉羅曼溝村黨支部書記安發銀說,“從馬蓮鄉拉水到村里,來回16公里,水費、運費加起來,1噸水花費50元,即便節省著用,也只能吃半個月。為了買水,每戶一年要拿出1000多元,也不敢飼養大家畜。”
“解困工程屬于向天借水、靠天解渴,遇到大旱年份,泉水干涸、河水斷流,水窖無水可蓄。”單軍介紹,水量無法保障,水質也不達標,對于整體缺水的西吉縣來說,依靠集雨工程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一朝引水夢成真
“在西吉,水已不僅僅是生活問題,而是更為嚴重的生存問題?!?982年,國家啟動“三西”扶貧開發計劃,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連續10年支持寧夏西海固和甘肅定西、河西地區的農業開發建設,首開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先河。
從那時起,西吉人民展開了一場持久的“找水源、反貧困”斗爭。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戰略部署,各級黨委、政府傾情關懷西吉發展,加大脫貧攻堅支持力度,水利精準扶貧的政策和項目猶如春風化雨,在西吉大地落地。
西吉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把保障城鄉飲水安全作為改善民生、決勝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領導、整合項目資金,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進程。
2016年,隨著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項目啟動實施,西吉縣城鄉群眾夙愿觸手可及。
“施工期間大家卯足勁,誓將涇河甜水引進山溝?!眴诬娊榻B,水利工作人員把徹底解決家鄉人民吃水難的問題,作為歷史使命和脫貧攻堅戰的核心戰役,不辭辛勞地夜以繼日工作。
“大家深知自己身上肩負著全縣49萬群眾半個世紀的夢想和期盼,責任十分重大,必須全力一搏?!痹谑┕がF場,工程技術員和施工員肩扛儀器、手捧圖紙,冒著嚴寒酷暑,吃住在工地,發揚工匠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一座座蓄水池在荒山溝壑建成,一座座泵站在偏僻之地拔地而起。
苦盡甜來,夢想成真。在全縣上下齊心努力下,歷時一年多的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西吉受水區項目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建成了包括河屲水廠及連通和配水等11個單項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億元,投資規模之大在西吉縣歷史上前所未有。
2017年5月,飲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當嘩嘩的流水從水龍頭飛濺出的那一刻,標志著西吉縣資源性和水質性缺水的歷史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預示著當地群眾用上自來水的夢想成真。
鋪管設網解民渴
一戶不落,一人也不能少。供水路上,山水共鑒。
隨著六盤山深處的甘露順著管道進入西吉大地,當地人視若珍寶。為了把這來之不易的水引入千家萬戶,西吉縣結合整村推進脫貧計劃,以貧困村(組)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鋪管設網。
“全縣農村受水戶7.4萬戶,從縣城引水到戶,按照戶均鋪設水管100米計算,全縣共鋪設水管7400公里?!眴诬娝懔怂?,“從涇源縣到紅耀鄉小莊村230多公里,采用6級揚水,按照1座泵站揚水130米,揚程高度700多米,落差相當于200多層樓高。”
西吉縣3年累計投資3.4億元,組織實施了11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又通過置換水源、建設管網末端蓄水池、自來水入戶等工程,打通了農村供水“最后1公里”。
今年,西吉縣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四查四補”清零行動,查自來水未入戶的漏洞,補自來水普及率提高;查工程建設的短板,補供水保證率提高;查農村供水水質方面存在的問題,補水質達標率提高;查工程運行管理的弱項,補管理水平提高。
工作人員一村一組走訪,一家一戶篩查,確保戶戶通自來水。
紅耀鄉小莊村與甘肅省會寧縣接壤,地處偏僻,是西吉縣飲水最為困難的村莊。“缸里缺水,包里缺錢”曾是小莊村兩大難。如今走進小莊村,家家戶戶衛生間裝上了浴霸、熱水器、坐便器,自來水通到廚房、牛棚。
“自來水沒通之前一直吃溝道水,后來溝道水干了,就得到幾十里外拉水吃?,F在自來水通到廚房,打開水龍頭就有水?!?7歲的李彩蘭老人說,從涇河引來的自來水,是她這輩子喝過最好的水。
如今,西吉縣295個行政村全部通了自來水,徹底告別飲水難的歷史;戶戶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天天洗熱水澡不再是新鮮事,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成為時尚。
解決了飲水難題,村民一心發展致富產業。
活水奔流百業興
一水通,百業興。
“家里通了自來水,養牛再也不擔心沒水了?!瘪R蓮鄉羅曼溝村位于連綿深山中,早期村民依靠窖水、買水維持生活,在人吃水尚且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大規模養牛無從談起,大多數農戶飼養一兩頭耕牛。
自從村里通了自來水,羅曼溝村村民借助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貸款發展養殖產業。如今全村5個組175戶,飼養牛1000多頭,戶均6頭牛。“之前全家一年收入幾千元已經很不錯了,上萬元根本沒見過。”今年59歲的馬德里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于2017年貸款5萬元開始養牛,3年增加到16頭,出欄10頭牛收入16萬元,不但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還建起了新房,購置了農用機械。
什字鄉群眾有種草養牛的傳統習慣。2017年前,55歲的馬溝村村民蘇俊清依靠井水艱難地養著十幾頭牛,他嘗試遠距離拉水喂養,卻因成本太高放棄。因為缺水,蘇俊清一直不敢擴大養牛規模。2017年,自來水通到了家里,蘇俊清把盤算已久的計劃付諸實際,逐步擴大養牛規模,3年增加到168頭,年純收入30多萬元。
工業因水而強。
戶戶通自來水,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動力,激發了人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在西吉縣,諸如蘇俊清這樣依靠養牛發家致富的村民比比皆是。
受到水的滋潤,西吉縣工業企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有了水,西吉縣大膽引進福建、甘肅、陜西等地企業前來投資建廠,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盤活了“實業興縣”的路子。
今年,西吉縣圍繞“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城鄉統籌,加快供水管理向數字化、信息化轉型,打造高標準水務一體化管理服務模式,通過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運營,推動城鄉供水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自來水實現數字化管理。
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建立了“農村供水管理總站+基層水利工作站+村級水管員+農戶”的四級供水運行管理機制。同時,聘用村級水管員129名,協助開展管道巡線、信息通報和水費收繳工作,確保群眾用水更加穩定、安全。
有水就敢大膽發展養殖產業。
用水的歷史性突破,為西吉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基礎,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記者 剡文鑫 文/圖)
灘涂水澤成候鳥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