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縣的每一個村建一個電商服務中心,實現鄉村電商服務全覆蓋,讓村里人跟城里人一樣享受方便、實惠的購物方式。”隆德縣“90后”小伙楊洋創辦“幸福隆德”電商平臺,通過“線上平臺+村級實體店”模式運營,網絡直播、視頻宣傳等營銷手段樣樣不少,統一推銷隆德特色農副產品,“淘”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徑。“幸福隆德”日均發貨量247單,高峰期日銷售額近5萬元,2020年累計銷售額超過109萬元。
“隆德縣山路多,一些村民買糧油、日用品,要么得坐車一兩個小時到鎮上,要么等到趕集的日子再去買,很不方便。”2016年,楊洋從北京返鄉創業,看到淘寶、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模式火熱興起,而隆德縣卻沒有1家電商平臺,便萌生了做電商的念頭。
此時,隆德縣返鄉創業和精準扶貧利好政策相繼出臺,免費創業培訓,到福建、江蘇等東部地區觀摩……楊洋思路大開、信心倍增,回來后便在隆德縣創辦了第一家電商平臺“幸福隆德”App,5年時間快速在隆德縣97個村子建起了電商服務中心、15家同城配送超市,聘用13名員工和100多名村級負責人負責收購、銷售隆德縣各企業、村民的特色農產品,配送村民日常生活用品。
“六盤優良酸辣粉6桶20元”“六盤靈草果粒3罐17.9元”“楊河農家自種洋芋10斤,拼團價8元……”近日,記者走進隆德縣城關鎮電商服務中心,電腦顯示不一會兒就有52個訂單傳到平臺上。工作人員稱重、打包、貼單……忙碌的身影來回穿梭,經過一兩天,這些貨品就可到達隆德縣內消費者手中。“山村的商品不能比城里的貴,通過薄利多銷,更好地留住客戶。”“村里的孤寡老人行動不便,村級配送員要直接送貨上門。”“貧困戶養的生態雞、家養兔、自家產的雞蛋、種植的小米、蕎麥、豌豆等綠色無污染產品優先收購……”種種貼心服務,受到了村民的稱贊。
“多虧了縣里的電商扶持好政策。”楊洋深有感觸地說。隆德縣電商技術人才少,剛開始銷售渠道沒有打開,運轉資金也短缺,“幸福隆德”平臺幾度陷入困境。就在楊洋為資金難題一籌莫展的時候,隆德縣城關鎮和村集體及時補貼資金20萬元,疫情期間又補貼13.5萬元,在隆德縣政府的精準幫扶下,楊洋加大產品宣傳、策劃、推介,客戶數量漸漸增加,銷售額也得以持續穩定增長。(記者 王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