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記者走進中寧縣太陽梁鄉白馬梁村,聞到了陣陣醋香,在村里一家名為當元純手工醋品廠的院外,富有鄉土氣息的醋文化墻繪很有特色。醋廠院內,一個右臂殘缺的人正在和幾名工人們忙碌著。
他叫鄭勇,是這家醋廠的創辦人,今年48歲。2006年,鄭勇在石嘴山市一工廠打工時,不慎被機器彈出的皮帶打傷了右臂,導致3級傷殘,并一度消沉。
2013年,鄭勇舉家從海原縣白羊鄉建國村搬遷到了白馬梁村,住進了政府安置的移民房,分得了2畝土地,開始了新生活。
干不了農活,鄭勇將土地流轉了出去,輾轉石嘴山、銀川等地打工。由于身體殘疾,他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艱辛。2017年,鄭勇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成了重點幫扶對象。但鄭勇不等不靠,他在銀川找了份看工地的工作補貼家用,并供養著2個上大學的兒女。
2019年底,鄭勇一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雖然脫了貧,但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面臨著返貧的風險。鄭勇尋思著,“小時候跟著父親釀過醋,何不把老手藝拾起來,在村里辦個醋廠創業。”中寧縣殘聯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鼓勵他發揮特長積極創業。
2020年3月份,鄭勇只身到山西省臨縣的一家醋廠學藝,醋廠老板被他的誠心打動,毫不保留地將手工釀醋的先進手藝傳授給了鄭勇。兩個月后,鄭勇回村忙活起來,貸款、找場地、進設備、買原料……很快,一個占地400平方米的手工醋廠在村里建了起來。
去年7月,鄭勇的第一鍋香醋出鍋,村民們嘗后,無不豎起大拇指夸贊。“大家說手工釀的純釀醋能吃出小時候的味道,這給了我極大的信心。”鄭勇說。
在傳統工藝基礎上,鄭勇大膽改進,他把蘋果、紅棗、玉米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進行添加,經過多道復雜的工序,釀造出來的香醋不僅色澤誘人,營養價值高,而且別有風味。鄭勇還注冊了“當元”商標,推出6款包裝精美的純手工醋產品。
“醋香也怕巷子深”,鄭勇積極聯系銷路。他在銀川、固原、中衛,以及甘肅蘭州等地推銷產品。很快把第一噸醋賣到了固原,讓他有了4萬余元的收入。去年10月17日扶貧日當天,太陽梁鄉舉辦農特產品消費扶貧專場,鄭勇在2個小時內就賣了8000元的醋。10月底,他又參加了在銀川舉辦的“閔寧農副特色產品展示展銷嘉年華”,他的“當元手工醋”成了展會上的熱銷產品,這場展會下來,鄭勇收入4萬余元。太陽梁鄉、殘聯等單位也積極為醋廠找銷路,7個月時間,鄭勇共釀醋50余噸,實現了40萬元的銷售收入。
鄭勇致富不忘鄉親,特別是白馬梁村有5名殘疾人,在鄭勇創業初期,就將他們吸納到醋廠,讓他們不出村實現就業。目前,鄭勇共雇傭本村及鄰村17位村民在醋廠打工,其中12人是殘疾人。村民張振國患小兒麻痹,生活困難,到醋廠工作后,平均月收入達4500元,最高的一個月領到了6000元的工資。“鄭勇這人有干勁,跟著他干沒錯。”張振國說。
柴米油鹽醬醋茶,醋缸釀出了好生活。如今,鄭勇的香醋聲名遠揚,有些外地的市民慕名遠道而來,就為品嘗鄭勇釀的醋。去年12月,“當元”醋進入國家消費扶貧農產品名單,幫鄭勇的醋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這兩天,鄭勇正在積極和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專業一位教授聯系,準備合作研發枸杞醋,打造本土特色產品。
“身體殘疾不可怕,只要肯努力,一樣能掙出好生活。”鄭勇說。(記者 楊志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