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勁”在寧夏方言中意為利索和能干。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55歲村民李耀梅,被不少村民稱為“攢勁媽媽”。
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讓她的生活不堪重負,困難面前,女兒兩次出面向好心人借款。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
“借的錢都是別人辛苦掙來的,就想著把錢抓緊還上。他們借給我這么多錢,別說欠條,連利息也沒要,人家對咱好,咱不能坑好人。”李耀梅說。
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扎出2萬余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她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脫貧摘帽,并在院里建了簡易的掃帚車間。當年,李耀梅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李耀梅扎掃帚的手藝遠近聞名,她自己購買材料和設備,制造扎掃帚機,掃帚產量從每月不到1000把提升到2000余把。
如今,李耀梅的掃帚通過直播平臺銷往周邊地區,并帶動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李耀梅想著再將車間的規模擴大一些,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創造幸福生活。
李耀梅(左)和務工的貧困戶在加工制作掃帚的芨芨草(6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李耀梅在加工制作掃帚的芨芨草(6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李耀梅在打磨扎掃帚機上的配件(6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李耀梅準備給羊添加草料(6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李耀梅在整理高粱笤帚(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李耀梅從家中提水去浸泡制作掃帚的秸稈(6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李耀梅自己學會了電焊、切割等技術,并利用這些技術制作扎掃帚機(6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