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調研時,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并為社區志愿者點贊。他說,你們的經驗很好,真正體現了行勝于言。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各族群眾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發揮作用,謝謝你們的努力和貢獻。
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與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交流,讓吳忠市王蘭花熱心小組負責人王蘭花非常激動,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將成為我繼續做好志愿服務的動力?!?0歲的王蘭花說。
從熱心小組成立時只有7人,到如今6萬多人,將愛心播撒在整個城市……開遍吳忠的“蘭花”,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實際行動溫暖他人、奉獻社會,成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動體現。
知行合一,行勝于言。在吳忠,像王蘭花一樣的“蘭花”正在競相綻放,猶如一個個精神文明的火種,為這座城市帶來光明與溫度。
行勝于言,源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之風的浸潤
6月的吳忠,空氣中飄散著沙棗花的甜香。6月10日,王蘭花頭戴小紅帽、穿著紅馬甲在利通區裕西小區進行文明勸導,花白的鬢角滲出粒粒汗珠。
“樓道里可不能放電動車,一旦著火,鄰居們不就遭殃了?要停到車棚里去!”“小區有電動車充電樁,私拉電線多危險,還是收了吧!”十幾棟居民樓,王蘭花每天都要巡查一遍,并向居民宣講安全知識。
“王姨媽是咱們裕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聘請的文明監督員,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撿拾煙頭、文明勸導、宣傳教育等文明實踐活動中來,弘揚了時代新風,傳播了正能量。”裕西社區黨支部書記黎夢琦說。
夏日清晨,心曠神怡。6月5日一早,利通區高閘鎮朱渠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熱鬧起來,“金色陽光·七彩家園”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在這里展開。
愛心義剪服務臺旁,王桂玲飛舞手中的剪刀,為村里的孤寡老人免費理發。去年,高閘村的王桂玲開了一家理發店,成功創業的她加入到村里的志愿服務隊,定期到敬老院開展愛心義剪志愿服務活動成了她的日常“課業”。
“在咱們村,真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志愿者,哪里就有志愿服務隊?!备唛l鎮高閘村村民吳宗舜對志愿服務豎起大拇指。
今年54歲的高顯月是吳忠市紅寺堡區紅關村村民,憑借著一手精湛的木刻手藝,蓋起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紅關村組建了志愿服務隊,高顯月主動申請加入,并結合定期開展的文明實踐活動,用自己的故事感染身邊的貧困群眾,共同奔小康。
2019年,紅寺堡區摘掉了貧困縣的標簽,高顯月心中感恩“共產黨好,黃河水甜”,他投入上百萬元,自制“盛世通天鼓”,義務捐贈給國家,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吳忠市同心縣丁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設立“公益愛心超市”,引導群眾參與公益事業,通過創新文明實踐形式,打通基層治理“末梢神經”;吳忠市青銅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因地制宜設計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項目,引導廣大群眾在參與中轉變舊有觀念,涵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吳忠市把志愿服務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活動的主要載體,緊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組織開展“十萬家庭學禮儀”“爭做文明有禮吳忠人”“我身邊的戰疫模范”等主題鮮明、影響廣泛的實踐活動,讓志愿服務貼近生活、走進群眾,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流淌進人們心田。
行勝于言,源自一群人帶給一座城市的溫暖
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問題找志愿者。在吳忠,注冊志愿者人數26.8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8.8%。志愿服務逐步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和生活方式。
吳忠市利通區板橋鄉巷道村五組村民馬平父親早逝、母親聾啞,患有先天殘疾的她成了這個家最大的“包袱”??粗毂济Φ募胰耍R平曾有過輕生的念頭。
吳忠市吉財慈善協會會長馬吉財對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和志愿服務隊隊員的結對幫扶下,馬平做了手術治療,下地行走的希望不再渺茫:“終于有可能像正常人一樣,與不幸說再見了?!?/p>
現在,“吉財慈善協會”入會成員2000余名,定期開展形式各樣的志愿幫扶活動。僅馬吉財個人名義捐資就達100多萬元。
32歲的同心縣愛心救助協會會長彭立生,有著一個“灰色”的童年。
彭立生11歲那年,他的父親因涉毒鋃鐺入獄。支離破碎的家庭給彭立生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
正是這樣的人生經歷,使得他更能體會涉毒家庭兒童的痛苦與心酸,也給彭立生從內心埋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2016年,彭立生發起了“童心路”救助涉毒家庭留守娃志愿服務項目。目前,有百余名涉毒家庭的孩子走出陰影。
青銅峽市陳袁灘鎮唐灘村的“紅草帽”巾幗志愿服務隊,采取“農村+城市”“線上+線下”“固定+流動”相結合的方式,以多樣化、精細化的志愿服務活動,為素不相識的人送去關愛和溫暖;吳忠市春蕾天使愛心會成立5年多來,吸納愛心人士百余名,累計募集善款400余萬元,每月堅持開展1次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累計關愛救助孤殘貧困青少年1400余名,長期結對資助孤殘貧困在校學生100名……
在吳忠,每個干部群眾、協會組織對志愿服務的躬身踐行,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文明力量,激發了社會志愿服務的“蝴蝶效應”。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危難時刻,紅馬甲、紅袖章、小紅帽……先后有3.98萬名志愿者,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紅色壁壘”。
如今,在吳忠每周的志愿者公益日,不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居民小區,隨時隨地可以看到身穿紅色小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小區亂堆亂放清理了,居住環境更優美了;道路修整后,出行更方便了;私搭亂建的違建拆除了,看著心里更舒服了;交通整治后,道路更加暢通了……一系列提升群眾幸福感的志愿服務活動,把文明的種子播撒到了每一個社區、企業、機關、學校、家庭,讓創城的碩果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不斷開花結果。
吳忠,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帆,把深化“志愿之城”創建做槳,將城市前進的航標堅定地指向文明的彼岸。
行勝于言,源自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的保障
“感謝你們幫我實現了‘微心愿’,我的心里頭暖得很!”吳忠市利通區古城鎮秦橋村二隊村民羅玉英拿著志愿者送給她的便攜式小收音機激動地說。
今年69歲的羅玉英老人行動不便,兒子殘疾,家庭十分困難。老伴去世后便整天悶在屋子里,生活枯燥乏味。當得知古城鎮秦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進行“微心愿”征集時,羅玉英老人表達了自己的小心愿:“平時喜愛秦腔、戲曲,希望能有一臺便攜式小收音機?!?/p>
志愿者楊燕看到她的心愿后,很是心疼老人,便認領了這一心愿,自掏腰包購買了一臺收音機。
達成心愿的羅玉英很是感動,連連感謝道:“好、好……真沒想到,我的一個小心愿被這么多人關心。”
在鹽池縣青山鄉貓頭梁村斗溝子自然村,志愿者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60株桃樹苗、杏樹苗相繼“安家落戶”。
這是鹽池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斗溝子自然村陳旭文化大院開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進鄉村送文明送樹苗”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上點了單。沒幾天,志愿者就送來了樹苗,并義務植樹,非常感謝他們?!标愋裎幕笤贺撠熑岁愾栌钫f。
吳忠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積極開展點單配送服務,探索建立網上云平臺,實行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服務模式,讓服務更加規范、更有針對性。
良好的機制讓人們的愛心行動時時可為、處處可為、人人可為,也讓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
吳忠市“志愿之城”的品牌在一系列創新中打響:《吳忠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正式實施,使志愿服務有了法律的護航;《吳忠市志愿服務嘉許與回饋制度》的出臺,在進一步規范志愿服務工作的同時,提升了志愿者的榮譽感和獲得感。吳忠市還為全市注冊志愿者統一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打造志愿者“平安護身符”,讓他們能夠安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志愿服務工作持續健康開展;建立了志愿者培訓制度,對志愿者進行系統化培訓和專業指導,豐富的課程讓志愿者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成長。
在偏遠山區,有志愿者義務為當地學生上課;在中考、高考期間,有雷鋒車隊接送考生;在大街小巷里,有黨員、團員志愿服務隊開展衛生清掃、文明交通引導、健康知識宣傳等活動……在吳忠,志愿者遍布城鄉,處處都能感受到各種貼心的志愿服務。
遍地蘭花,馥郁芬芳。這個寧靜的夏天,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鼓勵下,千千萬萬志愿者的力量匯流成海,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而奮斗。(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通訊員 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