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記者在海原縣三河鎮閩寧菌菇產業園看到,工人正忙著采摘赤松茸,廠房內工人將烘干好的赤松茸挑選包裝,準備發往上海、北京等地。
據菌菇園負責人黃越雄介紹,通過三年多時間的試驗種植,不僅種植成功了,還實現了反季種植和出菇。今后將引進更多的菌菇品種,擴大規模,更好地帶動當地村民致富。
在閩寧協作大背景下,黃越雄做大做強菌菇產業的信心和底氣更強更足了。以上,只是漳州市與中衛市開展對口扶貧協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親自部署、親自推進的重大戰略決策,承載著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也是黨中央交給兩省區的共同事業、共同責任。這些年來,中衛、漳州兩地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重大決策部署,搶抓“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機遇,持續加大協作力度、拓展協作領域、豐富協作內容、提升協作層次,將單向扶貧拓展到兩地經濟社會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在基礎設施、產業扶持、人文交流、社會事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和重要經驗,建立了深厚情誼,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閩寧扶貧協作幫扶的“中衛模式”,堪稱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功典范。
海原縣,是寧夏“五縣一區”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縣有31個深度貧困村未脫貧出列,占全區未脫貧出列深度貧困村總數的三分之一。按照國務院扶貧辦和閩寧兩?。▍^)黨委、政府的安排,2019年起,漳浦縣繼續第二輪對口幫扶海原縣。
閩寧項目多領域實施
近兩年來,兩地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中衛市各級黨政部門先后赴漳州市和漳浦縣考察交流14批次,漳州市、漳浦縣來衛考察交流8批次。特別是去年7月份以來,兩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4次帶隊互訪,達成了一攬子經貿和產業合作意向性協議,有力推動了雙方合作交流、加深了兩地友誼。
近兩年來,漳州市和漳浦縣積極組織動員閩商企業來衛投資興業,先后有26家企業落戶中衛,累計完成投資16億元,閩寧紡織園、閩寧菌菇園就是兩地合作的成功項目。同時,在海原縣建成13個扶貧車間,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80人。2020年使用閩寧資金6200萬元,謀劃安排項目11類29個,預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0884人,項目目前全部開工實施,已完工15個,投入資金4446.6萬元?! ?/p>
勞務協作逆勢而上
8月3日,海原縣職業技術學校330名高二學生赴福建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進行為期5個月的頂崗實習。歡送現場,參加實習的學生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學生單彤激動地說:“我們已經在學校學習了兩年的理論知識,去福建頂崗實習,我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技能,為以后的工作打基礎?!?/p>
漳浦縣、海原縣兩地精準開展勞務對接已是常態。特別是今年突發疫情以來,兩地通過線上線下招聘、包車“點對點”安全輸送員工等方式,推動勞務協作逆勢而上。
據了解,僅今年3月初到4月底就通過“點對點”方式輸送1072名勞動力到廈門、泉州等地務工。2019年以來,共組織到福建就業貧困勞動力532人,到其他省區就業貧困勞動力779人。
產業合作促產業花“盛開”
從家庭主婦搖身變成產業工人,聊起現在的生活,在海原縣閩寧產業園上班的李華說:“如今,我一個月能掙2600元,真心要感謝閩寧協作給我帶來機遇,讓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既能照顧家,也能給家里幫襯點。只要好好奮斗,好日子還在后頭。”
近年來,漳浦縣和海原縣雙方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組織21批110名漳州(漳浦)企業家來海原縣考察投資,推動卡立方、智能刺繡等3個項目落地海原縣閩寧產業園。安排閩寧資金1280萬元在7個鄉鎮建設13個扶貧車間,并做好招商運營工作。
目前,海原縣閩寧紡織加工業實現由“一個企業”到“一個園區”“一個產業”的跨越發展。
消費扶貧有效增加海原農優特產品銷量
“這些東西都是廠家直銷,所以我們買到的產品要比海原縣當地買到的產品便宜。這是我們響應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落實閩寧協作很好的一個做法……”4月30日,福建省電視臺和農業農村廳聯合舉辦的“縣長直播帶你買好貨”專題節目中,漳浦縣縣長黃慶華專門為海原縣農特優產品代言、推介,助力閩寧協作消費扶貧。
在推進消費扶貧工作中,漳浦縣、海原縣兩地積極對接,承辦“走出去舉辦推介會、引進來購”等活動,連續兩年在漳州市、漳浦縣舉辦海原縣名特優農產品推介會,先后邀請9批27人次漳州(漳浦)企業到海原縣考察采購,不斷拓寬大型商超、特產館、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
2019年以來,閩寧協作在福建漳州市、漳浦縣、華安縣等地開辦海原縣名優農特產品展銷館5家,帶動海原縣農副產品銷售7050萬元以上,帶動貧困人口4028人以上。
攜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針對海原縣深度貧困村和掛牌督戰村,漳州市及漳浦縣傾斜項目資金。
2019年以來,實施“攜手奔小康”行動,漳浦縣17個鄉鎮、31個村“一對一”幫扶海原縣,有效帶動了海原縣6000余人脫貧致富。這一做法被國務院扶貧辦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攜手奔小康行動培訓班上進行了經驗交流。
隨著合作領域多元化,一批又一批的援助干部、優秀教師、技術人員、醫療專家在中衛真心奉獻、揮灑汗水,廣大閩商、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來衛投資興業、捐資助學,幫助中衛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另外,近兩年來,漳州市先后選派20批1146名優秀教師到我市中小學支教,5家醫院、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兩地還簽訂了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協議,“冬游漳州、夏游中衛”持續升溫,先后接待福建客源專列30列、游客2萬余人次。
扶貧協作期間,漳州市、漳浦縣認真發動企業及社會力量捐贈,先后共籌集1450萬元的社會幫扶資金,支援海原新建史店鄉衛生院、王塘村幼兒園、鄭旗鄉衛生院等民生項目。廈門大學支教團募集社會幫扶資金90.9萬元用于資助貧困學生1644人次……
2020年3月,自治區宣布海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閩寧協作有力助力了海原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漳州人民的兄弟情義和無私援助,中衛人民永遠銘記在心、感恩于懷。兩地雖遠隔千山萬水,但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大、發展前景廣。
跨越山海,漳州與中衛扶貧協作故事仍在續寫,決戰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畫卷正壯麗鋪展。(全媒體記者 馬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