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中煙“飛地”肉牛養殖園區,“哞哞”的牛叫聲此起彼伏,園區工作人員正駕駛著自動喂料車將草料投放在牛欄外,牛兒從牛欄里露出頭悠閑地吃著草料。
弘德村為了發展當地養殖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農戶發家致富,2016年利用國家煙草專賣局對口幫扶資金,建設中煙“飛地”肉牛養殖園區,規劃占地面積1500畝,分4期建設,養殖規模20000頭。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占地面積399.12畝。
2018年,中煙“飛地”肉牛養殖園區和魯家窯片區的深度貧困村經過3年聯合探索新型農村規模化養殖新路徑,成立了3個合作社,每個合作社由10人至12人組成。成立之初,合作社每位成員以現金方式入股12萬元,在壹加壹公司進行合作養殖,養殖方式為托管模式,由壹加壹公司統一采購、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出售,當年戶均收益1.2萬元。
李懷春就是受益者之一。8年前,李懷春和家人搬遷至弘德村后,受教育水平低、耕地面積少等因素所限,就業機會少、收入來源少,生活處于貧困之中。當中煙“飛地”肉牛養殖園區建成后,年過50歲的李懷春成為了首批加入的建檔立卡戶。如今,李懷春一家的收入穩定了不少,日子漸漸好了起來。
去年一年,該村將合作社擴大至10個,合作社成員及帶動農戶共計243戶,紅寺堡鎮和興、興旺、光彩等5個村注入2019年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0萬元,仍與壹加壹公司合作養殖,合作方式采用社企聯合養殖模式,由壹加壹公司免費提供場地、免費防疫、免費提供飼養技術等支持,按照市場價格提供優質牛源和飼草料,不僅有效降低合作社養殖成本,還能提高合作社養殖收益和抗風險能力。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來到該村建檔立卡戶劉克瑞家。曾因一場車禍受傷的劉克瑞一直沒有完全恢復,但卻堅強地靠著自己的努力帶領全家脫貧致富。除了自家棚里的3頭西門塔爾牛,今年5月,劉克瑞又貸款5萬元,共出資7萬元在扶貧肉牛養殖園區認領了4頭牛,交由園區托管代養,年底保底分紅1萬元。劉克瑞說:“把牛放在園區,我們不僅不用操心,還放心,年底拿分紅,這種好事哪兒找去呢。”
通過兩年的經驗積累,在鎮黨委和村委的認真研究下,2020年3月,由15家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組建聯合社,采用自主經營模式養殖,組織有養殖意愿的農戶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單位出村入園飼養肉牛,聘請專業養殖公司為合作社全程專業化服務,統一分配圈棚、統一聯系牛源、統一提供飼草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形成“農戶+合作社+金融機構+企業+基地”的合作模式。弘德村黨支部書記任軍說:“目前,該村成立15家養殖專業合作社組成聯合社,入駐‘飛地’養殖園區,帶動520戶(其中建檔立卡戶435戶)養殖肉牛1874頭,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記者 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