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黃河吳忠古城灣砌護段視察時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賴以生存發展的寶貴資源。自古以來,黃河水滋養著寧夏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寧夏各族人民。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明確黃河保護紅線底線,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黃河激流,一路奔來;陣陣浪濤,拍擊堤岸。在風景如畫的吳忠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寧夏八景浮雕的草白玉石材護欄逶迤于大堤之上,守護著黃河安瀾,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敦敦囑托。
九曲黃河,大國血脈,千秋大計,一往情深。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沿岸邊步道察看黃河生態治理保護狀況,聽取黃河寧夏段生態保護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匯報。
“我們都是幾十年的老水利人,有幸參與了黃河吳忠段的治理,聽到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黃河綜合治理情況,備受鼓舞。”吳忠市黃河管理所負責人柏曉軍指著一處護欄興奮地說:“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是站在這里縱覽黃河的。”
吳忠市是繼蘭州之后第二個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黃河干流流經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69公里,長期以來,青銅峽大壩以下河道河床深槽淺灘交錯出現,河勢變化多端,河道淤積嚴重,防洪控導工程數量少、建設時間久遠、標準偏低,險工險段行洪安全隱患多。
2008至2010年建成黃河吳忠段標準化堤防,堤防長65公里,左岸35公里,右岸30公里,堤防按照雙向六車道、頂寬26米標準建設。2015年,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被列入國務院172項重點水利工程之一,黃河吳忠段主要治理了黃河右岸7處險工段、左岸7處險工段,新建壩垛151座、護岸10座,治理段總長31.95公里。目前,吳忠城市段堤防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系統性、規模化治理黃河吳忠段,對加快吳忠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現場采訪時遇到當地市民沿堤岸漫步,一群孩子聚在樹下游玩嬉戲,大橋下水池旁的垂釣者悠然自得……
“過去這里是寬闊的灘涂,亂石密布,雜草叢生,每遇洪水,兩岸坍塌,危及村莊農田。經過治理,黃河兩岸成了一道宜人景觀。”“現在外地人到吳忠,好多人專程到古城灣觀黃河、看風光。”當地居民馬生林說。順著他的手指遠望,黃河樓、奧體中心在藍天下格外醒目,如水洗過,倒影在黃河之中,這幾座地標建筑也承載了吳忠人對家鄉的自豪,對黃河的依戀。
“高質量治理黃河,是我們水利人的歷史責任。我們要在河道堤防工程進一步提標改造、完善河道控導工程布局、探索以種草和壓制草方格保護攤區、秉持原生態保護修復生態這四個方面用心用力,真正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天藍水綠景美環擁吳忠,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奉獻我們的年華與才智。”站在親自參與治理建設的古城灣砌護段,柏曉軍有說不完的話題和無限的憧憬。(記者 張國長 蒲利宏 實習生 馬磊)
黃河吳忠古城灣砌護段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