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們做了一張地圖,將每一個扶貧項目點都用鐵路路徽做了標記,做完發現,路徽幾乎覆蓋了整個原州區。”8月13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定點幫扶固原市原州區掛職干部、原州區政府副區長王國軍告訴記者。
在原州區開城鎮馮莊村,一棟棟菌菇大棚均已完成升級改造,頂部安裝噴淋裝置,地面鋪設紅磚。“這都是國鐵集團投資改造的。”寧夏新道誠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改造大棚,國鐵集團還投資200萬元配套建設烘干車間和冷庫。
“幫扶一定要建立長效機制,把幫扶的效應體現在老百姓身上。”王國軍說,2016年鐵路部門扶持原州區的特色產品進站上車,幫助解決產品銷售的瓶頸問題。2017年9月,寧夏好水川養殖有限公司生產的自熱米飯、生態雞、牛羊肉熟制品首次登上列車,并吸引了來自內蒙古、云南、黑龍江等省區的訂單,企業年銷售收入從50余萬元增長到幾百萬元。僅2019年,鐵路幫扶的原州區好水川、宏晨龍、碧蜂源、伊脈、正杞紅等5家企業的13種產品進入鐵路14個車站、66對列車上銷售,銷售額達400余萬元。除了進站上車,國鐵集團還通過鐵路“12306”扶貧商城、中鐵快運網上商城等平臺集中展示、銷售農特產品,以“鐵路網+互聯網”雙網并行,推動消費扶貧。
“通過幫銷帶動老百姓脫貧,是國鐵集團的重點方向。”王國軍說,結合原州區當地自然條件和優勢傳統產業,國鐵集團以發展原州區當地優勢產業為主導,多渠道促進特色項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753萬元,資助建成養牛園區1個、養牛場1個、養雞示范車間1個,建成了擁有80棟溫室的蔬菜園區;實施項目精準到戶,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修建牛、羊棚圈3000余處,養牛、養羊規模分別達2754多頭和1萬余只。今年,國鐵集團將投資1800萬元,建立凈菜分揀加工車間、智能聯動溫棚、冷鏈制冰車間和香菇生態種植園項目。
“2018年以來,鐵路系統共派駐11名干部到原州區進行幫扶。”中鐵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鐵蘭州局銀川房建段幫扶干部冉琦任開城鎮柯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時,將扶貧政策編成快板進行宣傳,并三天兩頭下地頭、鉆牛棚看種植養殖情況。2019年,僅用半年時間,冉琦跟蹤落實資金330萬元,順利完成鐵路幫扶柯莊村的所有項目,養牛場、養雞場投入運營。固原車務段職工劉紅霞在原州區張易鎮馬場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時,用200多天走遍全村7個村民小組,把貧困群眾的疾苦、需求一一記在心頭,從中分析本村致貧、致困、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探索幫扶方案和措施,確保鐵路幫扶資金落到實處。2018年,張易鎮馬場村貧困發生率由46%降到17.6%,劉紅霞又調往張易鎮賀套村繼續幫扶,直至該村貧困發生率由10.46%下降到1%。今年5月,劉紅霞奔赴自己的第三個脫貧“戰場”——開城鎮馮莊村,開始了新一輪的幫扶。
自2002年開展定點扶貧工作以來,鐵路系統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57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08個,從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物流運輸、旅游開發、教育衛生等方面持續推動原州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記者 李徽 毛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