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頭景區,童進定結束一趟黃河漂流后,背著筏子上岸。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銀川8月11日電(記者 謝建雯)安頓游客坐穩后,37歲的童進定身體前傾、雙手握槳,用力撐著羊皮筏子離開了堤岸。黃河水泛起圈圈漣漪,他唱起本地民謠《寧夏川》。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位于寧夏中衛市的沙坡頭景區在這個暑期又“熱”了起來?!拜d的人越多,我們工資就越高?!蓖M定笑著說:“游客拍照、錄視頻、聽我唱歌,他們高興,我也高興?!?/p>
童進定家就住在中衛市迎水橋鎮沙坡頭村,這里背靠騰格里沙漠,面朝九曲黃河,離沙坡頭景區不到1公里。相傳,唐代詩人王維曾在此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絕唱??赏M定小時候一直覺得詩是美,就是日子太苦了。
上世紀80年代前,村里人世代務農,可沙丘貧瘠,種的小麥、玉米只夠溫飽,打工、做生意又路不通。一些膽大的憑借祖輩相傳的技藝,靠劃羊皮筏子運輸短途貨物、渡送兩岸行人掙錢補貼家用。
童進定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每到冬季,30多公里上游處的凍梨、棗子和煤炭都會成為村里的熱銷品。農閑的童父就和村里年輕力壯的男人組團,推著自行車,拉著木槳和未充氣的羊皮,走陸路到上游。他們采購好貨物后,就地取材做木排,組裝羊皮筏子,順流而下。
在童進定家,他拎著自制的“渾脫”(未充氣的羊皮),準備進行最后的晾曬。新華社記者 謝建雯 攝
“走陸路要翻山,得一天?;貋頃r,水路是陸路的兩倍遠,漂下來也得一天。”童進定說。
然而水路危險,僅黃河寧夏段就有好幾處暗礁和漩渦。55歲的童發財記得,返程途中,要從兩處漩渦間一條不到三米寬的水道穿過?!肮夥ぷ泳涂靸擅讓捔?,通過全靠技術?!彼f,“我劃了30年筏子,也不敢打包票?!?/p>
隨著當地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提升,以及旅游業的發展,被譽為“沙漠水城”的中衛市吸引了不少國內外游客。數據顯示,去年中衛市接待游客60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53億元。
沙坡頭村成為集休閑娛樂、食宿采摘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點。男人們當起了筏工,在家門口務工,女人們則辦起了農家樂。村里的老書記何天保介紹,全村現有高標準農家樂51家,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萬元。
“游客來了,總要坐羊皮筏子,近距離接觸黃河。去年我賺了7萬多元,客流高峰期時一天要跑10多趟?!蓖l財說,過去父輩的副業變成了他們的主業,當前景區的80個筏工里,約一半都是本村人。
童進定也是一名專職筏工,他家還有農家樂。他說,暑期的40天里,客房幾乎天天滿,一年最多時收入近30萬元。
“現在我們靠著黃河和沙漠吃上了旅游飯,旅游旺季忙半年,剩下半年家里蹲,日子美得很。”童進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