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
縱有百般不舍、萬分無奈,“三六九,往外走”,過了大年初六,就意味著春節長假結束,正式掀開了壬寅虎年上班的序幕。重新上班,回到熟悉的辦公室,你是否有些許不適應呢?
即便有,也能理解。每到過年時光,家人團聚、其樂融融,良辰美景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臨到上班,需要馬上轉入正常工作狀態,難免會有些心情煩躁、精力難以集中、狀態萎靡不振,一些人甚至身心乏力,患上所謂“假期綜合癥”。但是,不管如何留戀,假期總歸結束了,及時收心、干好工作,才是當下必須。
可從節后情況看,“收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有的人看似到崗,實則心不在焉,不是聚在一起討論節日見聞,分享假期心得,就是想著下班后去哪里玩耍、到哪家吃喝;更有甚者,抱著“沒過正月十五還是年”的想法,只顧聚會應酬,將工作扔在一邊,敷衍塞責、應付了事……類似這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老習慣、壞毛病要是不根除,任其在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發展蔓延,我們如何能以良好精神狀態應對當下緊張的工作?又如何能適應新常態、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新發展?
有道是: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節假期只是一個“加油站”,七天的假期,既是一種休閑、一種休息,更是一種積累、一種積蓄。假期一過,各項工作又將回歸正軌。“趁著日頭好,趕緊曬稻草。”帶著在七天里集聚的“精氣神”,全身心地進入工作狀態、投入工作崗位,才是每一位公職人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更何況,節后收心、用心,既是工作作風的要求,也是為人民服務的需要。往年春節過后,就曾有媒體報道,有群眾到機關去辦事,接待的干部卻以“過了十五再說”讓群眾吃閉門羹,如此作為雖屬個例,卻不得不防。“群眾之事無小事”,經過一個春節的空檔期,老百姓最希望的是能方便快捷地把該辦的事辦了,整裝待發,為新的一年繼續打拼。此時,政府部門尤需急民所需、應民所求,甚至打破常規,創造條件,特事特辦,全力為這些外出打拼的群眾辦成事、辦好事,消解其后顧之憂,免除他們中途奔波勞頓之煩。能否及時收心,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安逸猶如溫水煮青蛙,歷練方是烈火淬真金。強調“節后收心”,不是小題大做,也不是不談人情世故,更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在這個大發展的新時代,“一步慢,步步慢”,我們只有及早把心態從節日的喧鬧中收攏回來,把身體從假期的閑散中調整過來,抓住機遇、爭得主動,鉚足力氣、大干快干,贏得開門大吉,取得良好開局,才能在此基礎上開創出一個碩果累累、成績斐然的豐收季節。(尉遲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