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兩會時間”,很多目光會聚焦到政府工作報告上。
很好理解,政府工作報告里有去年工作的總結,簡單說,有沒有兌現承諾、有沒有實現目標,給全區人民一個明明白白的交待。報告里還有很大一部分是2020年政府工作的安排部署,從總體到重點,大到方向、小到細節,關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關乎人民群眾的憧憬和向往。
總得來說,繪出了2020年的美好藍圖。這個藍圖里,會有一些濃墨重彩的地方。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全文,記者梳理出了12大高頻詞。居于第一的是“發展”,出現了84次。
“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現代金融、商貿物流、健康養老等快速發展”“全區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一些出現在2019年的工作回顧里,發展是基礎、是亮點,也是全面的。
更多“發展”出現在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安排中。要表達的很直接:對于我們來說,“發展”二字仍然是重中之重。實踐證明,沒有一定的經濟發展作為支撐和基礎,就難以擴大就業和提高收入,難以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提高質量和效益也會無從談起。在我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許多問題的現象、本質是發展的問題,許多矛盾的方面,主要是發展的矛盾,許多不足的差距,關鍵是發展的差距。
2020年,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努力建設好美麗新寧夏,讓“發展”成為高頻詞,直接體現就是堅定不移抓好發展第一要務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抓“發展”是有前綴詞的。比如“新”,新發展理念;比如“高”,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抓發展,必須更加突出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狠抓“發展”的正確“姿勢”?!盀楹伟l展、發展什么、怎么發展”,這既是認識論問題,又是方法論問題。把握不住這些,就不算真正認識“發展”這個詞高頻率出現的意義。
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如今,誰還只是盯著GDP“論英雄”,肯定被視為落后了。而如果不堅定決心和信心,突出高質量發展的導向,無疑也是滯后的。
“發展”是個高頻詞,“高”的不是“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高”的是質量和效益。“發展”還是個有內涵、有溫度的高頻詞,這一點,跟報告里的其他關鍵詞,如“企業”“改革”“創新”“民生”等,放在一起看、整體地來看,就會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和感受了。(楊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