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做鑄鋼件,幾十噸甚至上百噸的零部件,都是用木頭做模具。如今,我們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傳統鑄造領域,實現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目前,公司生產的大型轉輪部件已經用在國內水頭最高、世界第二高的浙江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了。”8月4日,共享集團相關負責人談到3D打印技術對鑄造業的革命性改變時這樣說:生產流程從7項縮短為4項,極大地節約了人力資源,生產環境大為改觀。共享集團的鑄造用3D打印技術已成為銀川工業智能制造的重點產業化應用項目,推動了銀川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沒有阻礙銀川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矯健步伐。銀川市狠抓穩增長、補短板、調結構、促融合、優環境各項工作,持續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聚焦項目重大項目邁上快車道
走進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GW單晶硅棒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將硅料送進單晶爐。經過40多個小時的不間斷高溫拉制,一支長度可達5米的硅棒才能“出爐”……
與此同時,在軸承小鎮項目區一期生產車間內,磨床、清洗、包裝,軸承生產線全程彰顯智能化。軸承小鎮項目區每個智造工區占地僅0.86畝,產值卻高達6000萬元以上;每個智造工區進行高端研發、精深加工,隨后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市場運營,用智能制造和技術標桿撬動全產業鏈發展,最終實現終端融合、產城融合。
近年來,銀川市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十大產業技術需求,圍繞工業互聯網、量子通信、工業機器人等領域謀劃項目100多項。在3D打印、石墨烯、生物工程、藍寶石晶體等優勢特色產業領域突破10余項產業關鍵共性技術,以巨能機器人、大河數控等為代表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占據國際高端市場;羊絨分梳、煤基烯烴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領先全球;共享鑄鋼的重型燃氣輪機鑄鋼件和國能寧煤的煤制聚丙烯入選第二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實現了銀川在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單中零的突破。
提質增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今年以來,我們加強頂層設計和資源統籌,出臺‘工業自動化’‘工業高質量發展40條’等一系列政策,優化產業布局,建設人才高地,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培育和壯大銀川市各級企業技術中心,積極營造和優化支持企業創新的政策環境。截至目前,銀川市新推薦申報2020年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全市共有企業技術中心54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自治區級45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推動了全市生物醫藥、新材料、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現代農業等行業的迅速發展。”銀川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持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企業轉型升級新動能。”
近年來,銀川市工信局大力培育全市企業技術中心,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大膽嘗試、勇于創新。重點圍繞戰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大健康等十大產業,引導企業加強研發基礎條件建設,加大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努力搭建新的研發平臺,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勇敢前行,實現了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驅動、高端發展、內生增長。(記者 鮑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