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平羅大地項目建設的熱情似火,實干的號角如雷。
乘勢揚帆進,奮勇爭朝夕。平羅縣委、縣政府通過緊抓重點項目建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不斷改善民生,讓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眼下,總投資31.1億元的寧夏晟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錳礦球團、富錳渣綜合利用、純錳合金和晟晏鐵路專線項目熱戰正酣,一個個現代化廠區拔地而起;寧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燃料乙醇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已投入正常運營的平羅工業園區循環經濟試驗區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讓生態與發展齊頭并進……
1.篤力奮楫啟新篇
蓄力轉型發展新動能
8月3日,作為自治區重點項目之一的寧夏晟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錳礦球團、富錳渣綜合利用、純凈錳合金、晟晏鐵路專線項目建設加足馬力,這將成為平羅工業一張新的名片。
目前,富錳渣生產線及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已完工并投產,項目(二期)擬建設一臺大容積富錳渣爐生產線,達到年產富錳渣25萬噸,副產含錳生鐵40萬噸的生產能力。生產的優質富錳渣可在硅錳合金和錳礦球團生產中再次循環利用,是該公司礦源的有效補充。項目建成投產后,經濟效益預計超過28億元。
近年來,平羅縣黨委、政府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速,圍繞做大做強電石化工、多元合金、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四大產業集群,加快實施42個工業技改項目,組織139家規上企業對標升級,出清僵尸企業17家,化解過剩產能23.2萬噸,制定出臺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扶持政策,實施企業成長培育計劃和“互聯網+先進制造”行動計劃,企業轉型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始終堅持招商引資不動搖,大范圍開展“線上”不見面招商,緊盯重點項目迅速開展“線下”攻關,力爭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積極對接重點線索,推進項目盡快落地,形成項目接續滾動發展態勢。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優化經濟結構,突出制造業、高新技術和重大產業的投資增長,不斷提高生產性投資的比重,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平羅縣委負責人說,該縣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提高制造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藍圖已就,路徑明晰。走進平羅工業園區循環經濟試驗區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潔凈一新的花園式廠區滿目蒼翠,幾名檢修工人正在檢查設備。中控室里,廠區23個單體設備的運行都只由一名技術人員在電腦前進行遠程操控。
“這個生物池是我們最核心的工藝,通過培養生物菌,將水里的雜質吃掉。”寧夏德淵市政產業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成良指著大屏幕上的設備說,只見黃色的污水經過攪拌、沉淀等工序,從二沉池出來已經逐漸清澈。
據悉,該項目二期補齊了一期項目的短板,日處理3萬立方米污水,目前承擔園區32家企業的污水處理工作,是石嘴山市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污水處理廠。
今年上半年,平羅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9.24億元,同比增長16.7%,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2%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5%左右。
2.重點項目“落地開花”
勾勒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走進平羅縣,一批批重點項目落地生根,目之所及處處涌動著建設熱潮。
攤開平羅版圖,南北走向的典農河將銀川和平羅兩座城周邊的鄉野和園區串聯成景。平羅縣緊緊圍繞城市間密切協作、一體化發展目標,積極推進銀川都市圈項目建設。目前,典農河綜合治理、大唐平羅發電有限公司2×660MW火力發電等6個項目均已進入項目建設中后期;水資源保障工程、沙湖-大唐電廠750千伏線路輸送工程以及平羅縣黃河東岸防風固沙林建設項目正有序推進。
新基建項目落地,是平羅轉型升級、招大引強的一個縮影。為了迸發更大能量,平羅把破題的點睛之筆落在重點項目攻堅和招商引資上。
“穩投資的關鍵是緊抓重點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平羅縣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在確保疫情防控和招商引資同時發力的情況下,平羅縣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六穩”的關鍵抓手,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145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概算總投資230.2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5.2億元。承擔的區市級重點項目40個,概算總投資160.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2.8億元。其中:3個區級重點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完成年度計劃投資64%;37個市級重點項目已開工35個,應開盡開,完成年度計劃投資68%。
這邊項目建設現場火熱,另一邊主攻重點項目招引的力度不減。平羅縣通過采取網絡招商、電話招商等“云招商”“云簽約”等方式,加速項目簽約。積極對接北京航天環保危廢處置、蘇州思德新材料有機硅系列產品等項目22個,集中簽約陜西揚名瀚泉海旅游開發、常新農業糧食烘干倉儲物流、華耀生物精細化工產品等項目8個,推進藍田農業高效環保型農藥、杰力康精細化工等41個招商引資項目開復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4.74億元。
與此同時,搶抓京津冀、東南沿海產業轉移機遇,大力開展對外招商引資,雙璽化工專用設備、格瑞特新型環保建筑材料等12個重點儲備項目已完成備案。借助河東地區地理優勢,招引5個規模化養殖項目入駐,草畜一體化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局面正在形成。
重點項目是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的助推器。隨著疫情陰霾漸散,重大項目建設加足馬力,各企業重歸繁忙,爭分奪秒生產、銷售,搶回被疫情耽誤的時間。
寧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礦熱爐尾氣生產燃料乙醇項目建設工地里,各類工程車正有序作業,一個個塔吊正在有序運行。
該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億元,主要建設預處理、發酵、蒸餾、尾氣處理、飼料蛋白、污水處理等工段。主要利用工業礦熱爐尾氣,通過生物發酵法制得燃料乙醇,并獲取副產品飼料蛋白,形成年產燃料乙醇4.5萬噸、蛋白粉5000噸的生產能力。
“該項目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礦熱爐尾氣只用來發電的單一模式,對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優化石嘴山市能源結構具有積極示范引領作用。”寧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偉介紹。
為了讓項目順利推進,平羅縣制定“5+3”推進工作機制,建立重點項目“半月督導、每月通報、季度考評”制度,完善現場辦公會、專題會等決策事項督辦清單機制,加大領導督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力度,緊緊盯住不落實的單位、不落實的事、不落實的人,強化跟蹤問效,確保項目建設實效。
3.項目建設攪活“一池春水”
融合發展激活產業新動能
連日來,平羅縣濱河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濱河物流園項目新建5個物流倉庫、硬化物流園場地、場容建設等基礎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一系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讓產業多點開花,發展動能不斷增強。為確保重點項目快速落地推進,平羅縣轉型升級、產業對接、平臺合作等多個領域結出碩果,優質項目相繼“聯姻”。
年初,寧夏農墾集團與內蒙古伊利集團平羅縣5萬頭奶牛養殖基地項目在平羅縣落地。雙方計劃在平羅縣紅崖子奶牛養殖基地建設4座單體為12500頭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建成后總存欄奶牛50000頭,計劃總投資20億元。
近年來,平羅縣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立現代畜牧、優質瓜菜、特色制種三大優勢產業,占到農業總產值的91.2%。去年,該縣啟動河東奶產業基地建設,奶牛規模養殖場14家,建成飼草配送中心13家,優質牧草面積達到8.1萬畝。借助河東地區地理優勢,招引5個規模化養殖項目入駐,草畜一體化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局面正在形成。
一系列功能定位各異、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正隨著一個個重點項目的落地款款而來。
7月29日,第七屆寧夏種業博覽會在平羅種子小鎮落下帷幕。每年盛夏時節,來自區內外以及中東、美國等地的種子企業匯聚在此,共同舉辦一場“種業盛會”。
今年建設完成的平羅縣種子小鎮項目,設有研發中心、多功能智能溫室、露地試驗展示以及種子精選加工包裝流水線、現代化調溫倉庫等設施設備。目前已帶動4000余戶農戶參與種植,全縣13家制種企業入駐種子小鎮,每年吸引500多家區外企業開展南菜北種繁種試驗,進一步推動該縣制種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產增效。
產業是經濟發展重要支撐,而項目則是攪活產業發展“一池春水”的關鍵詞。
每天清晨,位于平羅縣陶樂鎮廟廟湖村的平羅縣華泰農沙漠瓜菜種植園區就一派繁忙,當地500余名移民婦女在地里務工就業。
這座在毛烏素沙漠邊緣崛起的沙漠瓜菜產業園,通過一個個項目建設的實施,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更新著當地移民群眾的生活。
近年來,平羅縣通過建設華泰農產業園項目、陶樂鎮現代農業沙漠生態旅游業等工程,實現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全面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4.搭起政企“連心橋”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庚子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企業節后開工節奏。為此,平羅縣重點抓好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主動靠前服務,積極落實自治區一系列優惠扶持措施,切實協調解決制約企業復工復產所面臨的用工、運輸、資金、原料、銷售等問題。
寧夏平羅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對擬開工手續不全企業實施容缺受理,列入重點項目計劃的社會投資項目涉及能耗、環保指標不再作為項目核準、備案的前置條件,在備案過程中對國寧活性炭、鑫東耀化工等4家企業進行容缺后補審批,先后為工業企業新建、技改等投資項目備案申請資料52件,企業建設項目入園登記資料16件,企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資料28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51件。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企業面臨員工短缺、物流不暢、資金鏈緊張等問題。對此寧夏平羅工業園區近50名機關干部“變身”網格員,先后奔赴5個網格的300余家工業企業,精準服務企業。為加快企業復工,園區管委會先后安排42輛車分赴山東、陜西、甘肅、山西以及固原、西吉、隆德等地,為大地輪胎、陽光焦化、藍白黑等公司免費“點對點”接回企業員工498人。針對園區用工短缺問題,協調縣就業局通過寧夏公共招聘網等互聯網遠程線上招聘會發布用工需求,以不見面的方式,發揮本縣26家勞務中介機構作用,多渠道解決企業用工問題,先后為企業招聘員工近2000人。
在自治區和石嘴山市的扶持幫助下,平羅縣積極協調金融部門開通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程序,不斷加大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先后幫助晟晏集團、文順碳材等企業協調信貸近17億元,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平羅縣組織37家企業申報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寧夏大地循環發展公司等4家企業被納入全國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全縣申報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資金需求企業65家,資金需求35.92億元,為興凱硅業、祥美化工等6家企業發放“財保貸”貸款1200萬元,組織召開2020年平羅縣政銀企對接會,落實貸款金額12億元。6家企業獲批自治區貸款貼息資金840萬元。大力推行“一站式”審批制,完成在線審批政府類投資項目228個,估算投資44.54億元;備案企業投資項目105個,概算投資50.85億元。
營商環境既是軟實力又是競爭力。近年來,平羅縣全力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種種難題,打出了老舊工業園區升級、僵尸企業兼并重組、土地收回出讓、盤活閑置、騰籠換鳥等一系列“組合拳”。
今年,平羅縣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積極推進“最多跑一次”“不見面、馬上辦”審批服務改革,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5.民生紅利不斷釋放
建設一個項目 造福一方百姓
盛夏時節,微風掠過平羅縣頭閘鎮邵家橋村,沿路滿目蔥翠,清爽整潔的路面、五彩斑斕的文化墻、暢談嬉笑的村民,一派熱鬧祥和景象。
這樣愜意的生活,來源于在平羅鄉村落地開花的“美麗”項目。今年以來,頭閘鎮依托美麗村莊建設項目,大力整治人居環境,硬化巷道,安裝太陽能路燈,完成85%以上農戶分散式改廁,新建文化游園,配套建設文化大舞臺等,不僅讓村莊改頭換面,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也完美升級。
項目的實施,百姓的福祉。今年,平羅縣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制定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做好各鄉鎮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培育農村環境整治示范村26個;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民生項目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8月3日,平羅縣第二幼兒園遷建項目正在進行主體三層施工,再過兩個月,孩子們就能搬進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的新校舍。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平羅縣實施縣城一幼新建、平羅中學教學樓等16個教育改造提升項目,引進補充教職工136人。
通過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智慧養老信息系統,平羅加快推進中心敬老院養護樓、第二老年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實施姚伏、崇崗、高莊3個農村老飯桌新建和渠口老飯桌改建工程。
目前,城關鎮和平村基礎設施改造已完成,進入綠化管護階段;14個老舊小區節能改造及室外附屬改造總投資5048.59萬元,共改造960戶6.14萬平方米,預計9月底完成老舊小區全部改造內容;平羅縣前進農場熱電聯產項目,解決嘉和苑、前進家園二期等2394戶70萬平方米面積居民供熱問題。
產業興旺,交通便捷,鄉村美麗,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搭上高質量發展列車的平羅,正加速駛向未來。
平羅工業園區循環經濟試驗區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
寧夏大地循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聚乙烯醇包裝車間,產品機器人在生產線工作。
平羅縣第二幼兒園遷建項目。
平羅鐵路物流園項目。
科研人員進行實驗。
寧夏泰金種業有限公司制種基地。(本版圖片均平羅縣委宣傳部提供)
寧夏晟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現場。
寧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燃料乙醇項目。
平羅縣濱河新材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調試設備。
寧夏晟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富錳渣生產線及綜合利用項目。
平羅縣紅崖子奶牛養殖基地。
平羅縣崇崗鎮常青村在“美麗鄉村”項目的實施下實現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