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為政首,農為邦本”。
剛剛召開的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認真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對下一階段我區“三農”工作作出具體安排部署。這次會議,對于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動員全區上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奮力開創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三農”工作實現了長足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中有升,糧食生產“十七連豐”,農村發展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明顯縮小。特別是2020年,面對國際形勢嚴峻復雜、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內外發展環境,我區堅持做好“三農”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全區1100個貧困村、62.4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西海固地區徹底告別“苦瘠甲天下”的歷史,廣大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發展實惠。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都是謀復興、促振興的“穩定器”,是守初心、穩民心的“先手棋”,更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都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今年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關鍵之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我們只有堅持用大歷史觀、大發展觀、大民生觀來認識“三農”問題,把握“三農”工作,從新的歷史方位、新的發展定位、新的戰略定位中,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才能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做好“三農”工作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全區各地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學習領會、把握精神實質,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自治區黨委的具體要求上來,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自覺把講政治的要求轉化為抓“三農”工作、促鄉村振興的內在主動和外在擔當。
要科學把握今年“三農”工作的重點要求,大力實施百萬移民致富提升行動、城鄉居民收入提升行動、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和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要提高產業發展質量,保障農副產品供給,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打造“活力鄉村”“善治鄉村”“文明鄉村”;要整治改善鄉村環境,促進農村生態文明,讓鄉村真正成為生活舒適、生態宜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做好新階段“三農”工作,必須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干部,要扛起政治責任,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發展、抓落實,發揮好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發揮好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進一步健全抓“三農”的組織體系、夯實穩“三農”的基層基礎、提高強“三農”的工作本領,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確保黨的領導在農村全覆蓋、黨的工作在農村全落實。
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號角已經吹響,新的任務艱巨光榮。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心、共同奮斗,就一定能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目標、更實的舉措,奮力譜寫農村全面振興新篇章、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奠定堅實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