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過程中,銀川市以首府責任、首府標準、首府擔當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做好表率。尤其是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首府更是一種責任的象征。銀川市委第十四屆十一次全會提出,銀川市要按照自治區“十四五”規劃部署,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為發展定位,示范引領建設黃河堤防安全標準區、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經濟轉型發展創新區、黃河文化傳承彰顯區,全方位體現首府責任、首府標準、首府擔當。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是全方位、立體化的行動指針,包括但不限于我們目前所做的生態保護工作,而是從更深更廣更長遠的角度,對銀川區域范圍之內的生態進行保護、發展和提升。以黃河流域為支點,將黃河帶來的自然危害降到最低,使其現有的生態效應發揮到最大,并不斷產生新的連帶效應。
根據黃河流域生態的現實情況,銀川市首先聚焦于堤防安全和生態保護修復,以及最為重要的環境污染防治。這是本著對母親河極大的責任感,先保護,之后尋求生態效益的總原則,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現實基礎和潛在基礎積累到最大。而在這方面,銀川擁有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從具體的工作中,積累模式和規范,最終形成標準。可復制的標準,便是可以復制的模式,進一步拓展到銀川以外的城市,真正形成銀川市的示范效應。通過這種示范效應的拓展,就是新一輪對于資金、人才和模式的再應用,市場要素也因此得到更加活躍的機會。
生態效益的不斷體現,這是“兩山理念”的核心目標。通過保護與治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便會形成一系列的產業機會,從而按照高質量發展的邏輯,不斷探索出新的路徑,讓居于此、生于此的人民群眾,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得到民生福祉不斷提升的效果。
在經濟轉型發展和黃河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就是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做大做強。有了不斷造福城市的黃河,便有了經濟轉型的基礎。環境友好,資源可持續的黃河流域,文化更有了積累和生發的條件。在此基礎之上,包括綠色產業、數字經濟、旅游文化等產業,就有了足夠發展基礎,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然伴隨拋棄傳統模式的陣痛期,艱苦奮斗的積累期,最終迎來生態效益不斷產生的收獲期。此時此刻,我們更需要耐得住性子,忍得住陣痛,拼得起當下的精神狀態,立足長遠,穩步推進,將更多默默付出的工作,作為未來收獲期的投入,而不是尋求短期利益,不顧將來的思維模式。這種功不在我的精神往往是決定性的,需要我們對短期利益的犧牲,需要不計較當下的忘我,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氣度。
銀川市的首府責任、首府標準和首府擔當,不僅體現在目前的優勢上,簡單的比較優勢其實也是一種壓力,一種裹足不前的負擔。首府二字更應體現在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忘我精神上。這種忘我精神,必然是決定銀川是否體現首府責任的關鍵。需要從思想上深刻認識,行動上高度統一,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貢獻自己的力量。(銀川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