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工作思路是否清晰、戰略決策是否英明、斗爭意志是否堅定、政治覺悟是否敏銳,直接關系到事業的成敗、經濟的興衰、百姓的福禍
進入年底,全國各地不少媒體圍繞“新年新愿景”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專欄,暢想2021年,開啟新征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12月26日,期盼已久的銀西高鐵開通運營,寧夏正式邁進“高鐵時代”。而這,豈是一個“快”字了得?“藍暖男”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誠如鄧小平同志坐在日本新干線上所言: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跑,極為契合當下的形勢與心境。今天,寧夏“十四五”藍圖呈于眼前,這是謀在長遠的“路線圖”,也是干在當下的“任務書”。細化的一個個目標任務,量化的一項項決策部署,迫切需要掛圖作戰、深入展開、逐項推進,這真的是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只有動起來、加速跑,才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否則,不但跟不上全國的發展步伐,還會落得越來越遠。
火車跑得快不快,全靠車頭帶。這句老話雖無新意,卻道理深刻。毛澤東同志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為領導干部是事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落實者。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領導干部工作思路是否清晰、戰略決策是否英明、斗爭意志是否堅定、政治覺悟是否敏銳,直接關系到事業的成敗、經濟的興衰、百姓的福禍。
發展就像一場接力賽。如何保證不偏離方向、怎樣保持步履穩健、能否咬緊牙關保持速度?“關鍵少數”起著關鍵作用。先行區建設、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改革開放、鄉村振興等重點任務,科教興寧、人才強區、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制造強區、質量強區、數字寧夏等重大舉措,哪一項不事關我區發展大計、關系百姓福祉?豈容再想一想、看一看、等一等?而我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起步較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山川發展差異、城鄉收入差距依然較大,又怎能坐視這些矛盾和問題“擱淺”?放眼全國,當前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區域經濟發展的分化、增長動力的極化、輻射作用的弱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已初步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中部省份崛起勢頭迅猛,周邊省份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面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態勢,怎容我們放慢腳步、猶豫觀望?
形勢逼人,歲不我與。稍微慢半拍,就有落于人后的危險。領導干部肩負著謀發展、破困局的責任,能不能帶頭沉下去真抓實干,至關重要。因為道理淺顯易懂,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動人,都不如在前面帶動人管用;帶頭沉到基層、深入一線,才能及時掌握情況、處理矛盾、解決問題,這與停留于層層發文、層層開會來推動工作的做法大不一樣,效果自然也大相徑庭。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勁和“別人在跑,我們要奔”的趕超意識,奔著問題去、迎著困難上、挑著重擔干,一個個去解決、一項項抓落地,這才是當前領導干部該有的姿態。如此,才會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激發和釋放蘊藏在群眾中的強大生產力、創造力和正能量,共建美麗新寧夏,擁抱美好新生活。(華滿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