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涇源的城鄉,隨處可見閩寧協作的種子在生根、發芽,許多已結出累累碩果。
“我們的牛品種好,集中飼養效果好。”涇源縣涇河源鎮龍潭村的村民們為自己的養牛事業自豪。借助閩寧協作資金,涇河源鎮南莊、冶家、龍潭3個村建起4個利木贊牛胚胎移植繁育示范小區,集中飼養基礎母牛,并進行胚胎移植繁育。村民們從散戶養殖走向抱團發展,以往規模、技術、銷路等制約肉牛養殖的瓶頸問題得到化解。
涇源縣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說,“在這過程中福建援寧工作組功不可沒!”
回想起福建援寧工作隊掛職干部為涇源縣做的一件件、一樁樁實事,涇源縣干部群眾難以忘懷。
福建援寧工作隊干部賴大慶(左三)入村調研。
“廈門市掛職涇源縣干部積極促成我縣成為2016年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唯一一個‘明星縣’,這也是大型國家級展會歷史上的首個‘明星縣’。”涇源縣招商局相關負責人回憶說,通過參加展會活動,將涇源縣的優勢及投資環境一一展示,大大提升了涇源縣的知名度。
2015年,廈門掛職干部接洽企業家投資6000萬元,設立涇源中山醫院,成為該縣第一家通過招商引資成立的民營醫院,緩解了百姓看病難的問題。結合涇源縣20公里旅游服務區的整體規劃,引入龍潭壹號綜合體、養老院項目、六盤山礦泉水項目、彩印廠項目和游客接待項目,預計總投資額超過7億元。此外,結合涇源縣的特色產業,接洽有實力的食品深加工企業,將涇源黃牛肉就地深加工,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成立于2011年5月的寧夏皇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涇源縣政府招商引資落地的第一家企業,在廈門掛職干部的協助下,該公司成為固原市首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2015年2月,又促成另一家閩寧協作企業——寧夏大田新天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深圳)有限公司成功掛牌,對涇源縣產業轉型升級、融資上市擴大規模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提升了企業家來涇源投資的信心。
整潔的村莊里,新房一棟連著一棟。周邊的田野里,一眼望不到邊的油松、落葉松、樟子松和云杉苗圃,更為這里增添了景致。這是記者在涇源縣興盛鄉新旗村看到的景象。當地群眾說,這是閩寧協作帶來的變化。
福建對口涇源縣幫扶工作組結合該村實際,依托新旗村滑雪場及周邊農家樂等旅游項目,修建新旗村生態停車場,解決往來游客車輛停放問題。以發展鄉村特色農家樂為目標,改造新旗村回遷安置區政府回購房16套進行外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通過一系列的幫扶,新旗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群眾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閩寧溫飽示范村”是閩寧協作播下的“種子”之一。按照“小規模、大群體”發展畜牧業的思路,通過實施“扶牛還牛、扶羊還羊”項目,該縣在黃花鄉紅土村、興盛鄉新旗村、香水鎮楊家村等6個村建立適齡母牛養殖示范村。
“2011年在新民鄉西賢、涇河源鎮龍潭等10個肉牛科技養殖村發展良種肉牛養殖500戶,購置良種基礎母牛500頭;2012年在興盛鄉下黃村扶持發展肉牛養殖戶200戶,購置良種基礎母牛200頭……”提起閩寧溫飽示范村這些年來在脫貧致富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涇源縣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通過對口市縣的幫扶,“涇源黃牛”地理標志和地理商標成功注冊,為該縣草畜產業迅速發展創造了機遇。
同時,投入閩寧協作資金19萬元,在新民鄉楊堡村育苗200畝,建成了以云杉、樟子松等針葉樹種為主的示范育苗園區;投入50萬元,扶持涇源縣延齡山苗木公司發展特色苗木1000畝、香水鎮暖水苗木園區育苗250畝、涇河源鎮龐東村貧困戶種植苗木250畝、興盛鄉上金村貧困戶種植苗木250畝、蘭大莊村扶持貧困戶種植苗木1000畝。
通過閩寧協作資金的幫扶,“六盤山”苗木品牌效應彰顯,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科學發展之路。(記者 丁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