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原縣李俊鄉團結村以“秀美團結·生態農莊”為黨建品牌,依托特色旅游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探索“黨支部+合作社+村民”發展模式和創收模式,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真正實現了黨建強、人才聚、文化豐、產業興、村民富、鄉村美。
黨建引領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之策,也是推動鄉村振興出成果、有特色、攢后勁的動力之源。團結村大力實施黨組織“強基”、黨員隊伍“鑄魂”、黨員作用發揮“提效”行動,投資94.67萬元對村級活動場所進行了維修和改擴建,推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向加強管理、高效利用、發揮作用轉變。全面落實農村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為15名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引導黨員根據崗位職責開展志愿服務、承諾踐諾等活動,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中為群眾做好表率,以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團結村打好盤活資源牌,利用閑置的團結小學,投資259.31萬元建成俊澤源生態油坊。采取“村集體合作社監管+能人生產經營+村村抱團發展+聯農助農”模式,堅持“生態、健康、安全”的銷售理念,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利用陳莊自然村移民遷出區17畝土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下養殖,先期養殖土雞2000只,收益5.81萬元。利用本地生態優勢、地理優勢和歷史文化優勢,投資551萬元,實施生態旅游基礎設施以工代賑項目,著力打造集旅游觀光、采摘體驗、民宿服務、研學休閑、避暑康養于一體的生態文旅綜合體,進一步激發活力,實現產業增效、土地增值、農民增收。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團結村把選優鄉村“生力軍”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圍繞“繪出好藍圖、選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樹立好導向、形成好氣象”目標,儲備后備力量4名,目前已將2名成熟可用的村級后備力量納入村“兩委”班子。始終秉持“黨建有深度、網格有精度、服務有溫度”的三度融合理念,推動形成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鄉村治理體系,把全村劃分為4個網格,將表現突出的黨員、群眾確定為網格員,為群眾提供保姆式“一對一”上門代辦服務。尤其針對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網格員定期“敲家門”,查看身體狀況,幫助打掃衛生,了解困難訴求,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團結村積極開展先進典型選樹活動,連續兩年評選15名“好婆婆”“好媳婦”“移風易俗示范戶”“最美勞動者”,通過榜樣選樹和模范帶頭,不斷提升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讓群眾學有目標、比有榜樣,推動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扎實開展抵制高額彩禮等移風易俗活動,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盲目攀比等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積極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文明新風,弘揚“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全媒體記者 馬彥軍 劉立濤 范本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