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尤天竹 楊兆蓮)12月28日,記者從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上獲悉,2021年以來,我區以增加居民收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深入實施“四大提升行動”,完善政策機制,大力發展富民增收產業,著力打好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和諧勞動關系、收入分配組合拳,確保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紓困中小微企業,促進市場主體穩定發展
實施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減免降返補”政策為企業減負56.89億元,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42億元、失業補助金5.3億元,投入就業補助資金9.9億元,促進了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好于預期。修訂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開展“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新服務”一體化幫扶,提供全鏈條、精準化服務。1—11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58億元,新增創業實體1.57萬家,創造新崗位3.37萬個,帶動就業6.25萬人。
強化政策供給,統籌推進重點群體就業
出臺加強就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11條”、支持靈活就業“13條”等政策文件,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就業促進計劃和農民工返崗“點對點”服務、穩崗留工等專項行動,擴大失業保險和公益性崗位使用范圍,主要就業指標全部提前超額完成。截至11月底,城鎮新增就業8.13萬人,同比增長12.1%。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4.2%,同比增長6.4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1.21萬人,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
強化職業技能培訓,讓勞動者就好業增收入
大力實施企業員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重點群體就業能力提升行動,持續開展以工代訓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加大“訂單、定崗、定向”培訓和培訓資金直補企業、直補個人力度,強化企業培訓主體作用,促進以訓穩崗、以訓提能、以訓增收。1—11月,組織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5.65萬人次,開展創業培訓1.35萬人次,以工代訓2.5萬人。
加強勞動監察執法,維護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益
深入實施百場普法進工地、百家公司抓整頓、百個項目重排查、百項工程樹典型、百個案件解民憂“五個一百”和“10個一”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專項整治人力資源市場秩序,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截至11月底,共為3000余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近3500萬元,欠薪案件數、涉及人數和金額連續四年大幅下降,欠薪案件年均下降43%。
深化社保改革,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出臺鞏固拓展社會保險扶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文件,鞏固提升全民參保計劃實施成果,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分別達到249.41萬人、107.25萬人、144.97萬人、230.8萬人,參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第17次調增企業退休人員、第6次調增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第8次調增城鄉居民養老金,惠及68.57萬退休職工和47.48萬城鄉居民。
落實工資津補貼政策,增加職工收入
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按年度考核正常增加薪級工資,啟動實施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與公務員平均工資聯動增長機制,單獨核增中小學校校長津貼、班主任津貼績效工資總量,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有效增加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和企業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調增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達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