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10時左右,石嘴山市退休教師楊秀琴已經騎著山地車在星海湖畔轉了一大圈了。退休以后,她每天都要在這里鍛煉身體。
“星海湖現在環境這么好,每天來這里轉轉,既鍛煉了身體,也調節了心情。”楊秀琴的手機里,存著一年四季星海湖的美景。
幾年前的星海湖,可不是這般模樣。
2015年,星海湖水質由2013年的Ⅲ類下降為劣Ⅴ類,部分指標持續變差。
根據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察整改意見,石嘴山市分析核定可用于補水的本地水資源量,分析星海湖水體自凈能力,提出水體循環方案,在滿足大武口攔洪庫、國家濕地公園等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礎上,綜合確定核減后的水面面積和生態需水量,確保逐步減少消耗乃至不消耗黃河水。邀請專家和自治區有關廳局,對《星海湖生態環境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反復修改和研究論證,并派考察組赴湖北武漢、江蘇無錫考察學習先進經驗,科學制定整治方案,不折不扣完成整治任務。在北域建設潛流濕地,將東域改造為表流濕地,南域改造為自然濕地,采取中水補湖、污水凈化、水資源綜合利用、功能區整治、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措施,將第一污水廠中水和威鎮湖濕地出水作為補水水源,通過潛流濕地和表流濕地凈化處理,使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星海湖生態環境整治工程分為補水水質提升、內循環和南域濕地生態修復3個子工程,總投資3.84億元。目前,建設工程已全部完成。通過整治,累計新增植被4500畝,星海湖增加防洪庫容938萬立方米,水面面積減少50%至10.55平方公里,水量減少30%至1400萬立方米,水質保持在Ⅳ類,實現了整治目標。
經跟蹤監測,截至今年6月,星海湖北域潛流濕地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濃度削減率分別達到57%、48%和11%,北域、中域平均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防洪調蓄、濕地生態等功能明顯增強。同時,還創建星海湖生態治理產學研實驗基地、生態旅游宣傳實踐基地、中小學科普教育基地,建成集休閑娛樂與科研教育實驗為一體的城市后花園,成為寧夏文化旅游新地標。
2021年3月,中辦督查室聯合督查組到石嘴山市調研星海湖生態環境整治工作進展情況,肯定了整治工作成效。(記者 謝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