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銀西高鐵惠安堡站,旅客準備乘坐動車組列車。
12月24日,沿著211國道,駕車一路來到銀西高鐵駛離寧夏的最后一站——惠安堡站。
道路兩旁未消融的積雪在冬日暖陽的映射下顯得格外刺眼,土城墻遺跡、烽火臺殘垣,時間被拉回到了那個烽火硝煙的年代。
翻開歷史長卷,絲路駝鈴聲聲響。古堡、烽煙、駐軍……商隊絡繹不絕,惠安堡鎮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時過境遷,歷史隨著時間車轍緩緩而過,小鎮早已不見昔日的刀光劍影和商賈云集。此時,一座現代化的高鐵站矗立眼前。站前廣場上醒目的“三陽開泰”雕塑,造型獨特、寓意美好。
惠安堡站位于吳忠市鹽池縣惠安堡鎮境內,是銀西高鐵途經寧夏境內的最后一個客運站,車站站房建筑面積3494平方米,可容納旅客1160人,站房設計汲取鹽池深厚的文化底蘊,石材基座與大屋頂取形于古城城門,意為“寧夏門戶,迎賓之門”。惠安堡站站長陳緒康介紹,惠安堡站結束了鹽池縣沒有高鐵車站的歷史,不僅方便了惠安堡鎮的百姓,同時輻射周邊鹽池縣、同心縣,陜西省定邊縣等地區,輻射人口近50萬人。
“以前,這些地方的百姓到西安或者更遠的地方,都需要先到銀川,再轉乘火車或者飛機,費時又費力。”陳緒康說,銀西高鐵開通,他們將從鹽池縣、大水坑鎮、惠安堡鎮開通到高鐵站的通勤車,方便當地群眾和周邊大型企業職工出行。
惠安堡鎮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商賈聚集之地。到了現代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道路四通八達,有鹽池縣南部山區“旱碼頭”美譽。(記者 沈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