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記者從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了解到,2024年以來,我區大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全力構建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深入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等為切入口,奮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實現新突破:連續2年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取得優秀等次、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Ⅱ類出境,固廢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經驗做法得到生態環境部肯定,在全國率先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
“我們嚴格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說,隨著我區2024年全面啟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鋼鐵、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速推進,完成清潔取暖散煤替代戶18萬戶,淘汰燃煤鍋爐31臺,淘汰國三及以下老舊車輛2.3萬輛、老舊柴油車0.75萬輛。同時,我區2081個入河排污口整治率達到96.78%,全區地級城市建成區13條黑臭水體完成治理、縣級城市黑臭水體保持“清零”,固原市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黃河(銀川市段)入選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和“無廢集團”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展煤化工行業新污染物治理試點,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在64%以上,危險廢物安全利用處置率達到100%。
2024年,全區生態環境部門主動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重大工程實施和企業綠色發展,開辟建設項目環評服務“綠色通道”,實施四級聯動環評審批服務,積極保障寶中鐵路、韋二煤礦北井等重大項目建設,完成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登記備案3910個,總投資3045億元。 同時,我區持續完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排污權交易276筆,31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兌現2024年縱向、橫向生態補償資金4億元。積極創新碳排放管控措施,銀川市碳普惠交易、涇源縣碳匯交易、寧東基地碳捕捉項目、賀蘭山東麓葡萄園區碳足跡評價項目先行先試,探索了多元化、多維度協同控碳路徑,有力提升經濟發展“含綠量”。(記者 李錦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