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牛鼻子”。
2020年,面對百年一遇的疫情沖擊和各種復雜局面的挑戰,全區上下主動作為謀項目、千方百計抓項目,重大項目完成投資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績單——
截至11月底,累計實施重大項目805個,完成投資1410億元;
打捆項目分解為1461個,開復工1457個,開復工率99.7%,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強大后勁;
在重大項目帶動下,1至11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別回升14.3和13.8個百分點。
數字沒有溫度,卻能直觀呈現發展的勢頭、發展的動力、發展的后勁。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特殊之年,690多萬人眾志成城、務實苦干,收獲來之不易。
讓我們通過一組組翔實的數據,回顧這特殊之年的寧夏奮斗。
項目建設全速推進“活”起來
新建、續建項目復工率100%
擬建項目開工率98.5%
329個基礎設施項目開復工率99%
542個產業項目開復工率100%
80個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開復工率96%
基礎設施瞄準短板“長” 起來
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回升27.9個百分點
供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3.7%
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4.1%
供氣儲氣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6倍
倉儲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9.7%
5G、信息網絡、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投資
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1.1%
產業投資聚焦重點“跑” 起來
工業投資增長16.6%
其中
電子信息等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66.8%
科技創新投資增長1.3倍
農業產業化投資增長10.4%
其中
以肉牛和灘羊產業為主的畜牧業投資增長33.2%
民間投資篤定“穩”字好起來
民間投資增長7%
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7.3%
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梯次跟進、持續發力
銀西高鐵、沈陽東路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建成投用
5G基站及亞馬遜、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提速發力
輸變電、新能源、油氣儲運等能源保障基礎設施工程整體躍升
城鄉供水一體化、固海擴灌等一批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加快推進
泰和新材綠色差別化氨綸智能制造、隆基光伏15GW單晶硅棒硅片、光明乳業奶牛、融僑肉牛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易生達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等重大產業項目啟動實施
以“十大工程項目”為龍頭的“十四五”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速推進,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進入前期準備,寧夏至華中特高壓直流輸電及配套新能源工程、定北氣田開發項目已簽訂合作協議
2021年,全區初步確定項目1120個(不含打捆分解及房地產開發項目)
年度計劃投資1540億元
其中,
續建項目461個,年度投資773億元
新建項目595個,年度投資676億元
擬建項目64個,年度投資91億元
交通基礎設施領域計劃投資222億元,較2020年增長76.9%
生態治理與環境保護領域計劃投資92億元,較2020年增長116.3%
各地成績一覽
各地項目開復工率均達100%
銀川市完成投資236億元
石嘴山市完成投資129億元
吳忠市完成投資218億元
固原市完成投資57億元
中衛市完成投資117億元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完成投資168億元
文字:馬曉芳 姜璐
制圖:何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