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行走在福州市馬尾區主要街道,“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這12個大字,鮮紅醒目。
這是馬尾區乃至福建省抓發展謀實事、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硬作風,也是“晉江經驗”在福建省遍地開花、結出碩果的現實印證。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多次調研晉江的基礎上,提出了“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的思路。以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為鮮明特色、以改革創新為核心動力、以全面發展為核心內涵的“晉江經驗”由此提出,并長期成為晉江發展的遵循和指導。
時隔17年,發展實體經濟,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依然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民營企業的期盼和要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鼓勵引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
4月23日,前來福建考察的寧夏黨政代表團走進晉江展館,在聆聽、觀展和思考中,探尋“晉江經驗”的源頭活水,領略晉江市打造“中國品牌之都、現代產業中心、濱海生態城市”的成功實踐背后的“根魂滋養”。
“晉江從十多年前的貧困縣發展為今天的全國百強縣,就是‘晉江經驗’的成功實踐。”自治區商務廳負責人說。對標晉江的開放理念、開放舉措和發展路徑,寧夏在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方面應該反思、探索和借鑒。
“‘晉江經驗’的‘六個始終堅持’中提到‘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這對欠發達地區的寧夏來說,值得思考和借鑒。”中衛市委負責人說。東部地區的許多先進經驗、發展方式無法直接復制到寧夏,但無論在產業的選擇還是發展路徑上,我們都可以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產業優勢等,學習東部地區的創新理念、先進思想和頑強的工作作風,推動寧夏經濟社會發展。
17年來,“晉江經驗”不僅對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現實和長遠指導意義,對身處西部地區的寧夏而言,也具有更深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結合在晉江的實地考察,‘處理好五大關系’中‘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令我感觸很深。”自治區發改委負責人說,晉江著力推進的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既注重打造宜居城市,也注重打造宜業城市。晉江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始終抓住產業發展這個關鍵點,力促產城融合,以制造業立市帶動服務業興市。“宜業氛圍形成后,注重做好外來人口融入融合,‘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蓋’理念讓新市民進得來、留得住、融得入,最終實現帶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自治區發改委負責人認為,當前自治區黨委提出園區整合轉型發展的理念,恰是處理好工業化和城市化關系的具體實踐,通過補齊園區基礎設施短板,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突出綠色集約發展,形成優質、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咬住實體經濟不放松。多年來,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晉江民營企業逐浪市場大潮,不斷創新,堅持實業誠信為本,敢于拼搏善于拼搏,打造出了一大批社會信得過的品牌,盼盼、恒安、安踏……一批批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在八閩大地茁壯成長,鍛造了當地政府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硬朗作風。
中衛市委負責人說,晉江在服務實體經濟時堅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這就是如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最好答案。“對寧夏來講,政府不僅要做好招商前和招商中的服務,項目落地后的服務更要跟得上,在管理企業的同時,更多地探索能為企業做什么。”(海棠 文林 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