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寧夏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獨特,要走特色化、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路子,構建體現寧夏優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重要指示為我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具體發展路徑。
從全國范圍來看,寧夏是欠發達地區,是西部民族地區,也是生態脆弱地區,在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生態保護等方面任務艱巨。我們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發展的戰略擘畫,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牽引,準確把握“四個統籌”和“四項重點任務”,進一步聚焦現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產業,風電、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產業,葡萄酒、枸杞等特色農牧業,精耕細作、持續發展,以特色優勢產業助推高質量發展。
從全區范圍來看,各地市資源稟賦不同,發展路徑也不同,只有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瞄準優勢所在、做足“特色”文章,才能將特色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銀川市要著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葡萄酒、牛奶等特色產業,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科技服務、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石嘴山市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吳忠市要聚焦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潔能源、數字信息、特色農牧業、文化旅游等產業,精耕細作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固原市要用好“紅色、綠色、古色、特色”資源,走好“壯大一產、帶動三產、撬動二產”的“一三二”產業發展新路子,加快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中衛市要以數字產業為引領,全力建設中國算力之都、西部數字經濟高地,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新業態“四新”產業,不斷深化“旅游+”融合發展。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就是以創新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的過程。寧夏的特色優勢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是我們重要的產業支撐。我們要統籌推進“六新六特六優+N”產業發展,加快構建體現寧夏優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自動化、信息化改造和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提升,助力傳統產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整體發展水平。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方向。要做精做深特色農牧業,圍繞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等,促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努力打造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要做優做強文化旅游產業,積極發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高質量建設賀蘭山東麓生態文旅紫色廊道、黃河生態文旅綠色岸線、六盤山生態文旅紅色勝地。
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融合發展,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檔升級新型材料工業,打造光伏、儲能電池、先進半導體、高性能金屬、高性能化工材料等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充分挖掘土地、風能、光能、水能資源潛力,有序發展氫能、新型儲能,構建清潔能源、常規能源協同優化運行的能源供應格局。
謀劃布局建設未來產業。要把握未來產業的發展規律,分階段培育、布局未來產業,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統籌推進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產業,著力打造“東數西算”示范、數字信息創新、人工智能應用三大基地。
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
推動科技創新是對標新要求新期待的內在要求,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寧夏作為欠發達地區,更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提升綜合競爭力的主導力量,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要用好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機制,加強與東中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針對性地引進更多國內外科技成果在寧夏孵化轉化、熟化和產業化,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強政策支持,加大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力度,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高標準建好寧夏高等研究院和六盤山實驗室、賀蘭山實驗室,著力構筑校地企聯合培養人才、聚集人才新優勢,積極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大力培養本土實用人才,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要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完善“揭榜掛帥”“股權投資”等制度,不斷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效能。
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準各地產業發展基礎、資源環境容量、開放開發潛力,加強統籌規劃,發揮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加強產業合作、園區共建,推動形成山川共濟、城鄉融合、區域聯動的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了區域協調發展的實踐路徑。
寧夏北部引黃灌區地勢平坦,煤炭資源豐富,現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產業發展基礎較好;中部干旱帶風光熱資源豐富,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產業基礎較好;南部山區生態和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文化旅游基礎較好。各地的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獨具特色,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加強統籌規劃,充分發揮頂層設計的科學引領作用。要立足各地資源稟賦,摸清不同區域的發展要素和產業基礎,把準特色產業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形成分工協作、區域聯動的發展機制。要“一盤棋”規劃布局園區建設,進一步明晰各園區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完善基礎配套,優化服務環境,提升要素配置和承載能力,推動園區特色化、專業化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一主一帶一副”城鎮發展新格局,著力強化銀川的中心地位、發揮沿黃城市群的聯動作用、提升區域支撐能力,實現更加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寫作組 執筆: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