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寧夏,萬物競秀,瓜果飄香,特色農產品紛紛進入收獲季。香氣馥郁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色艷皮薄的寧夏枸杞、各式各樣的乳制品、肉質緊密的六盤山牛肉、鮮甜低脂的鹽池灘羊肉、風味濃郁的冷涼蔬菜,不僅是這個季節的主角,還在一次次展會中C位亮相。
6月25日,走進寧夏樂樂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一串串水果番茄掛滿枝頭,紅紅的果實壓彎了樹枝,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采摘,臉上洋溢著笑容。
“如今,我們的水果番茄禮盒成為南方城市很多人走親串友的送禮佳品。”基地負責人樂細娥指著藤蔓上掛著的水果番茄向記者介紹,這是他們培育的新品種,雖然種植成本高,但口感濃郁,個頭比普通番茄小,甜脆解渴,在北上廣都是搶手貨,每公斤20多元,除了供本地游客采摘外,多是以訂單的模式遠銷上海、深圳等地。
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認真做好“土特產”文章,扎實推進新“三品一標”建設,創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7個,累計培育認定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574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中寧枸杞、鹽池灘羊分別位列全國區域公用品牌百強榜第9、第12和第35位,鹽池灘羊位列畜牧類排行榜第1位,“原字號”“老字號”“寧字號”農產品品牌溢價能力明顯增強,帶動我區農業產業效益不斷提升。
品牌就是形象,就是價值,就是競爭力。
在廣東、香港等地的市場,普通菜心價格每公斤約8元,而“寧夏菜心”每公斤達40元,售價是普通農產品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田還是那塊田,但種出來的產品價值卻今非昔比,這關鍵在于品質和品牌的培育。
近年來,我區堅持把品質提升作為品牌建設的基石,強化品種培優、標準建設、質量管理等關鍵環節,不斷夯實品牌發展基礎。編制完成牛奶、肉牛、灘羊等11個產業全鏈條標準體系,初步構建了以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為基礎、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支撐的新型標準體系。建成了覆蓋全區的農業投入品在線監管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大力推行“合格證+檢貼聯動”監管模式,地標工程項目考核取得全國第三名,全區有效期內綠色、有機等質量認證農產品增長26%,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5%。
同時,推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研發、創新與應用,積極開展枸杞全基因組破譯、灘羊基因鑒定技術、功能性乳制品研發等科技攻關,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為品牌建設插上科技翅膀。以奶產業為例,建設“愛養牛平臺”“云養牛”數智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智慧牧場43個,在國內首次引進全自動轉盤式機器人擠奶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單體液態奶高端乳制品加工廠,推進產業走上規模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的路子。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讓更多的“原字號”“老字號”“寧字號”農產品出村進城、走向全國,我區聚集資源要素,線上線下融合,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福州等國內一線城市,借助農博會、農交會、中國品牌日等大型展會,持續開展“寧夏品質中國行”系列活動17場次,創新開展寧夏名優特色農產品促消費和“閩寧特產線上行”等活動,打造宣傳推介、招商引資、服務主體、帶農增收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活動舉辦以來,累計1700多家企業參加,達成合作意向項目279個,簽約金額187.5億元。線上累計銷售3.7億元,線下銷售6481.8萬元。現場人流量521.6萬人次,線上傳播和媒體曝光量達到5億多人次。(記者 張瑛)
記者手記
立足品牌矩陣“種出”別樣農業
行走在寧夏大地,進大棚、問菜農、訪市場,感受到農業現代化的蓬勃脈動。而這豐收的背后,是農民播撒汗水結出的累累碩果,更是我區圍繞實施農業“特”“優”戰略,一項項強化品牌建設政策的有力支撐,還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夢想的實現。
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江南魚米鄉。獨特的地理條件為發展特色農業、生產高品質農產品提供了絕佳條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如何因地制宜、揚優成勢,讓群眾既安居又樂業?
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我區各地聚焦“六特”產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打造農業精品品牌,以產業振興為基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并將產業發展與品牌建設相結合,堅持產出來與管出來并舉、主體培育與品牌塑造并重、宣傳推介與營銷推廣并行,不斷擦亮“中國葡萄酒之都”“中國枸杞之鄉”“中國灘羊之鄉”和“高端牛奶之鄉”等金字招牌,全面提升“原字號”“老字號”“寧字號”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動全區農業結構調整邁上新臺階,加快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步伐,打造出有生命力、有廣闊市場的鄉村特色產品,讓鄉村成為人們眼里的風景和“錢景”。
沒有興旺發展的產業,鄉村振興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各地還需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用品牌種出“別樣”農業,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