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區三營鎮孫家河村農戶展示剛收獲的葵花頭。
這兩天,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孫家河村村民孫寶忙著銷售鮮食葵花頭。
“今年葵花頭賣得非常好,除了周邊省區,主要銷往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鮮食葵花頭,脆嫩多汁有嚼頭,如水果一般帶有甜味,在上海等地的超市一個葵盤能賣到25元。”孫寶說。
孫寶說的鮮食葵花,是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向日葵銀川綜合試驗站經過多年抗病性鑒定、引進篩選出的適合當地生長的抗黃萎病食葵。
“孫家河村種植的‘關爾1號’和‘關爾6102’,是我們經過近10年從300多個品種里篩選出的兩個品種,其抗病性強,生長的鮮食葵盤大,均勻,色澤鮮亮,籽粒飽滿,商品性非常好。”寧夏農科院副研究員王平說。
孫家河村主要以種植玉米、枸杞為主。其實,20世紀80年代,孫家河村曾一度大力發展葵花種植,最多時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由于盲目擴大種植面積,連作現象嚴重,導致黃萎病泛濫,村民改種玉米。
“2018年,寧夏農科院專家給我們村送來了致富的‘種子’,讓大家再次看到了種植葵花的希望。”孫家河村村干部楊東宏說,有了好品種,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鮮食葵花的效益日益凸現,去年村里種了200畝鮮食葵花,畝均收入2500元-3000元。大家嘗到了甜頭,今年種植面積增加到500畝,以目前的市場價來看,每個葵盤售價2元至3元,畝均可收入3000元。
孫寶告訴記者,銷往北上廣等地的葵盤要求非常高,精選環節比較嚴格,對葵花盤的大小、重量、完整度和籽粒飽滿度都有要求。每個葵盤的直徑須在22厘米以上,葵盤完整無缺籽、無壞籽霉變才能達標。
“以前種的向日葵很密,在專家的指導下,現在每畝地只種1800棵,由于科學種植,品種又好,我種出的葵盤品相特別好,每盤售價在3元至4元,1畝地收入在4000多元。省工、省肥、省水,種1畝葵花的收入相當于種3畝玉米。”孫寶說,今年他的60畝鮮食葵花分三茬播種,錯峰上市,從8月初采收到9月下旬結束。
“去年我種的20畝葵花收入了8萬元,今年60畝最少可收入25萬元。”孫寶說,明年準備再流轉一些土地,將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
孫寶計劃秋后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鮮食葵花增收致富。(記者 張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