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百萬移民搬出窮山窩敲開幸福門
寧夏百萬移民搬出窮山窩敲開幸福門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印發,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城鄉居民收入提升行動、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動、百萬移民致富提升行動為抓手,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6月4日,自治區“四大提升行動”部署推進會在銀川召開。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潤兒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把握目標要求、聚焦重點任務、扭住關鍵環節,以人民至上的情懷、只爭朝夕的勁頭、真抓實干的作風,把百萬移民致富、城鄉居民收入、基礎教育質量、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動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奮勇前進。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在人民日報刊文《牢記囑托,砥礪奮進繼續建設美麗新寧夏》,文中提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組織實施百萬移民致富、城鄉居民收入、基礎教育質量、全民健康水平‘四大提升行動’,統籌抓好就業、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民生事業,實現幸福新生活在老百姓家門口‘升級’。”
總目標
對人口規模800人以上的安置區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政策性移民,解決好產業、就業、社會融入三件事扎實推進“9+1”專項提升
主要措施
●科學制定產業發展方案,配套出臺產業扶持政策,積極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把搬遷群眾嵌入產業鏈,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從今年開始,連續3年實施搬遷群眾務工就業推進計劃,確保實現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集中實施一批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溝渠田林路綜合治理、中低產田改造、鹽堿地治理、硬化路通村通組、防洪灌溉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等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
●加快完善水、電、路、氣、暖、路燈、通信、防洪、污水管網等生活基礎設施,統籌建設綜合超市、便利菜店、社區藥店、電商網店、公交站點等,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今年7月底前,以縣為單位,制定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3年攻堅計劃,列清單、立標準、定期限,確保2021年底完成總任務量的30%,2022年底完成70%,2023年底短板基本補齊、達到本區域平均水平
●抓好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整治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家園
●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確保養老、醫療保險等覆蓋所有搬遷群眾
總目標
“十四五”末,全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萬元以上,年均增長6%左右,收入水平走在西部地區前列
主要措施
●著力加快發展致富產業,積極培育壯大九大重點產業,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提檔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支持建設就業容量大的項目,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
●組織開展就業促進行動,實施大規模精準培訓計劃,“十四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每年7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推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和外出務工就業,每年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5萬人次,做到有勞動能力的脫貧家庭至少1人務工就業
●全面落實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平等就業、同工同酬制度,切實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
●推動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全區統籌,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醫療需求保障水平,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
●健全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把更多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自治區及市縣每年開發購買不少于7000個公益性崗位,安置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總目標
到2025年,全區基礎教育發展水平、綜合實力、創新力明顯提升,主要發展指標和質量水平走在西部地區前列;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5%,50%的縣通過國家學前教育及普惠評估認定;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50%的縣(區)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評估認定;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
主要措施
●制定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程規范,強化教會勤練常賽,確保每位學生在校期間掌握1至2項體育項目、藝術技能和勞動技能
●嚴格執行3000人以上規模城鎮小區配建1所幼兒園政策規定,自治區學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獎補標準統一提高到300元
●加快城鎮學校擴容增位,逐步實現小學45人、初中50人標準班額辦學,有效化解2000人以上大校額
●開展創新素養教育,促進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的培養和形成
●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平臺,著力提升薄弱學習和農村學校教育質量,促進城鄉教育-體化發展
●著力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壯大教學骨干名師隊伍,加強校(園)長培訓,實施中小學教師高端研修計劃,力爭到2025年,自治區、市、縣三級骨干教師比例達到10%.15%、20%
●進一步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 逐步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
總目標
力爭到2025年全區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廣泛形成,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水平明顯提升,重大慢性病、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人均預期壽命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主要措施
●對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肺癌等9種重大慢性病開展機會性篩查干預
●全面推進市、縣兩級醫院等級提升行動,力爭到2025年,基本實現每個地級市有一所綜合醫院達到三級甲等標準
●實施人才交流培養計劃,每年選派200名基層技術骨干到自治區級醫療衛生機構研修。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選派鄉鎮衛生院臨床醫生到縣級醫療機構跟班培訓,縣級醫療機構選派業務人員支援基層醫療機構
●推動縣域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五統一”管理.一體化運營,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確保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
●推動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醫療資源共享和數據協同,實現醫療服務"一體化"共享、衛生政務服務“一網辦”便捷、 醫療結算“一站式”支付
●全面推廣“電子病歷應用,三級、二級醫院預約診療率分別達到90%和80%
●加快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遠程影像、心電、病理、超聲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全覆蓋,讓基層患者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